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左美容
[导读] 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最终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江西省宜春中学  左美容  336000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最终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适应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具体来说,要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素养。这就意味着,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打造有内涵、有实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下 如何培养学生 核心素养
        引言:
        从历史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准确地概括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逻辑和思路,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从品格能力、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全面的历史观,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来理性看待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丰富的学科核心素质,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难题。
        一、运用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以往我国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和思路都放在了学生的应该能力和实践成绩上,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进而导致高中历史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度较低,使学生得不到核心素养方面的锻炼。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就是要让相关的高中历史教师明确学生培养的核心,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历史科目学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历史教学和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融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索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应该创设合适的探究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交流、分工合作与阅读思考等活动形式,从而促进他们的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在围绕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时,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以核心问题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制订计划,并明确任务;接着,各小组人员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搜集所需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与筛选;完成上述步骤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完成本组的研究报告,并制作成PPT;最后,每个小组由一人上台进行成果展示,并解答其他同学和教师的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和总结完善。


在整个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可以提升史料证实意识,学会带着证据意识去进行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另一方面,在小组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最终成果的形成环节,不同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往往会激起热烈的讨论,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在课堂上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探索历史的努力,要建立在学生坚实的历史知识和明确的历史课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情感目标的培养,一定要以坚实的历史知识作为依托,才可以充分体现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在对高中学生进行高中历史学科的情感素养培养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情感素养作为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目标。教师应当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其次,教师要学会将一定历史时期之内典型的历史事件作为例子,将特定的历史事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等提升到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层面探讨,让学生在历史课题的研究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积蓄起来的强大的民族力量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首先,可以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情境。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或者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与体验历史,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使学生深化认识。例如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这课内容的学习时,“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信息、史料、图表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给学生呈现蒋介石在山西白云观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果到底是“天意”还是“民意”,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进行思考。这打破了常规教学思路,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全面锻炼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次,多开展以史料研究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目标是能够应用所学来解决新问题,其核心就是史料分析,这也是还原历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史料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如走进博物馆,了解更直观、丰富的史料,这对于培养学生历史素养非常有帮助,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
        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和智慧性的工作,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为不断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俞锋彬.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究[J].读写算,2021(06):151-152.
[2]施江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4):41-42.
[3]袁正敏.高中历史新课程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7(09):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