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教学在高考中重要性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熊扬1 于洋2 张莉2 吴意2
[导读]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旨在选拔人才,具有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1  熊扬1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2  于洋2  张莉2  吴意2  四川成都  610039

摘要: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旨在选拔人才,具有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英语课走进中国课堂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近些年来,英语作为主课,在我国现在教育中分值与语文,数学并驾齐驱。但对比与其他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英语的地位备受争议,有关英语是否应该从高考中剔除的争论愈演愈烈。本文研究了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英语课程设立的背景,结合了意义和发展前景,多维度分析论述英语存在于高考制度的合理性。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国民对高考科目设立的认同感,充实武装个人能力,更好地把握高考选拔制度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高考体制,英语教学,学科发展,教育改革;
        引言:
        近期,政协代表许进提出建议,中小学不再把英语作为必修课,再次把英语与高考推上舆论热议的高潮。纵观素质教育普及英语纳入高考体制以来,关于高考设立科目的确立与高考体制的完善的相关讨论从未有所停歇。持反对意见大多只着眼于经济成本,认为青少年学习英语的投入与后期个人发展的收益并不能构成正比。但需强调的是,他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以及在世界化浪潮下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英语教育发展历程
        在早期欧洲世界,法语才是欧洲所通行的语言,无论是在国际会议、战争媾和还是贵族宴请,法语才是高贵的象征。随着现代英语基本体系的形成与趋于成熟,以及英美两国军事,工业,经济力量的崛起与实力地位的提高,极大推动了英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英国工业革命,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其殖民地遍布全球,极大促进了英语的传播。二战法国战败,英语取代法语成为最重要的工作语言。除英美两国实力地位的原因外,英语的简单易学性、广阔的兼容吸收性等方面更进一步促使了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回顾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中国人学习外语而掀起的热潮呈现出强烈的文化包容性、开放性与与时俱进性。外语作为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语言载体,其需求是不言而喻的。为促进经济贸易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多年来我国陆续设立有外语教学。早在明朝时期,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外语与经济财政挂钩,明朝政府意识到培养外语人才的急切性和必要性,于1407年设立了由官方掌管、外教执教的“四夷馆”,为对外交往培养专业外语翻译人才。
        到了清代,国家对外交往更加密切,清政府于1644年在翰林院设置了“四译馆”。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中学堂章程》,将外语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列为中学堂的主要教学课程。从京师同文馆成立(1862年)至今的14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中,外语教育出现多次高潮,每次都处于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无论是1862年至19世纪末清廷濒临崩溃的转折时期所构建出的初步外语教育格局,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向俄学习的外交方针政策影响所掀起的“俄语热”,都体现了我国学习语言的与时俱进性和包容性,作用于历史的推进。



        二,英语在高考中存在的价值
        (1)重要性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适用范围最广,具有难以撼动的语言地位。英语具有较为悠长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和成熟的语言体系。且英语是一个比你想象中更加多元化的“大熔炉”,外来词占据英语词汇的80%。英语自身接纳外来词汇能力强,例如来自汉语的英文单词“Kong fu”(1966年来自“功夫”),“Yin yang”(1671年来自“阴阳”)等。许多英文单词与各国文化交融,实用性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使用,例如:沙发(sofa),麦克风(micro)等。且英语属于表音文字,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国民普遍接受成都高。
        (2)必要性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英语设立于高考选拔制度且分值与语文,数学并驾齐驱不是一时起意,而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明智决定。就个人能力而言,掌握一门外语,意味着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就国家而言,素质义务教育的普及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让每位孩子尽可能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通过努力改变生活,追逐理想。且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外语人才的陪玩至关重要。就国际影响而言,英语的普及教育有利于进一步与世界接轨,促进全球化,推动现代国际化进程。
        (3)英语教育的发展前景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也曾强调,英语耗费了我国青年大量的宝贵时光。他们认为青少年学习英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后期回报不成正比,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应该分配给其他高考科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中很大一个误区必须明确,那就是语文,数学等高考科目成绩的不理想并不是英语导致的。他们只看到了一时的实质性利益的取舍,而忽略了着眼于未来个人能力和素质发展的必要性。高考中设立英语科目,旨在以分促学,学习英语的收益不能仅着眼于最后的分数,青少年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学习能力,所了解到的他国文化习俗等,都将反作用于学习者本身,为他们扩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欲学他国先进技术,首先需掌握他国语言。有了高考学习英语的基础,当机遇来临,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进外资企业工作,都拥有了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学科设立在现存高考制度极具必要性,其彰显了我国的与时俱进性和英语本身的优越性。无论是从个人能力的培养还是从与国际文化的接轨,英语反作用于科技,经济,文化的力量都不可小觑。每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我国强调培养尖端复合型人才,学习并掌握英语,既能够有效避免对他国文化形成扼制态度,故步自封;又有助于加快现代化,世界化的脚步。英语与高考其他学科几者相辅相成,唯有与时俱进,认可学科的学习,将知识相通,方能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David Burnley.The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M].Longman Publishing,1993
[2]董希平,贺宝珍.《英语是如何成为国际语言的》[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129-131.
[3]秦秀白.《英语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4]付克著.《中国外语教育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