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出真知,研究出成效 谢显恒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谢显恒
[导读] 光阴似箭,2021年高考的维幕落下,我校鲜花依旧如往年绽放艳丽,群情沸腾,高考成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  谢显恒

        光阴似箭,2021年高考的维幕落下,我校鲜花依旧如往年绽放艳丽,群情沸腾,高考成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我执教的武民52班语文单科成绩也是令人满意的:全班67位同学,平均分是119.5分;最高分131分,共有覃云、余昕雨2人;130分也有罗家庆、梅晨2人;129分有韦俊丞、韦明铭、沈森怡3人;120-129分共34人,110-119人24人;100-109分5人,最低分106分,为学校整体高考成绩添了一块砖,并为学校整体目标的完成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喜悦过后,回首一年来走过的备考路,同时结合自己近期的对高考试题的研究,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这样的成绩,是我们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这样的终点线,是我们靠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研究达到的。
        一、研究高考试题
        笔者认为,高考试题肯定是有难度的,但是难度系数是一定的,难度也是适当的。因此,我们在进入高三备考时,研究高考试题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助于老师了解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同时,研究高考试题,可以让老师看准题型,了解出题的思路,并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在做题时做到心中有数。再者,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发现高考试题也是相对平稳的,不会超出考试大纲要求。这样,我们去研究高考试题,便有利于我们备考时做到胸有成竹,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实力有一定的把握,高考时才不会慌乱,稳妥拿分。
        做题和写解析之后,作为老师,这样还远不到位,还应该做好“比”和“找”两项工作。“比”就是拿全国各地试题来比较,找到差别、找到共性、找到联系,如此一来,复习的目标就更明确了,复习的思想就更开阔了;“找”就是找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重点研究,尤其近三年试题,研究中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来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从而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因此,研究让我们了解到高考的信息和高考的方向,并以此去指导备考的全过程。
        二、研究形势和热点
        去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行政教育学院进行为期5天的培训。培训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综合改革司的领导对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了解读。方案要求我们要追求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它是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四层四翼”都围绕它来展开。这次培训,笔者收获很大,从领导和专家那里得到的这些信息,就是新形势,就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方向。结合自己研究高考试题的感悟,更加坚定以当年新形势和热点为备考方向的信心,即三个方面的形势或热点——“核心价值贯穿高考命题始终”、“多元灵活的情景式命题”和“强化关键能力及思维品质”。
        三、研究自己的学生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分班时是没有任何规律和章法的,肯定会出现层次的情况。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复习和个别辅导的重点也便随之不同。



        高考是一场考验学生心力、智力和体力的持久战。持久战最忌讳学生个人无计划,最忌讳老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无计划的前提下,老师又不了解学生,复习起来也便无序无章法。高考备考就要像新衣服一样,要量身订做或量身购买,老师必须认真地研究自己的每一个教学对象,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及其学情来综合考虑备考复习,贴合实际地为自己度身定做复习计划,重点复习相关知识,有条不紊地应战。
        笔者上武民52班,是普A班,全班67位同学,文理分科之后,尤其是高二年级,根据平时听课、作业和课后对语文的重视程度看,这六十多位同学分为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和偏科生四大类,语文尖子平时平稳的不过10人,如曾楚懿、罗家庆等;四分之一是中等生,如覃云、陈维尔等;但偏科的同学相当多,由于偏科,中等偏下和后进生相对又较多,如韦俊丞、李辉、谢德忠、谢华竖、黄杨等。
        掌握本班学生情况后,笔者的打法是:
        尖子生采取“扎实基础,稳步前进”的办法,对他们以鼓励为主,消除非智力为辅,“我没有觉得自己有特聪明,老师用踏实一点的方法更适合我。”考得127分的科代表曾楚懿跟我这么说。她最强调的是“踏踏实实往前走”。韦明铭同学从不盲目求快,尤其是最后一个学期,他写作求多法,并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些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笔者认为不是因为他们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在基础扎实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错误。
        而对于中等生,笔者的打法是“重视双基,专练重点”,考得126分的朱俊涛同学,是一位语文中等生,与他对话时,他曾说:“我个性就是那样,虽然成绩不上不下,但我有冲劲!”对这类学生,老师不能以“挺放心”的心态忽略他们,而花时间关爱他们,为他们着想,给他们目标和激励,并让他们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兴奋的状态。训练他们时,重视双基、淡化偏怪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训练,促进他们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
        对像黄扬、谢华竖、李辉、刘昱辰等的后进生,他们平时的成绩虽然不好,但他们都很在乎高考,更很在乎高三备考复习。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非常配合老师,并按老师提供的复习书目,自己去买了参考书和习题集,但成绩依然不见起色。为稳定他们的焦虑心理,笔者作为科任,理念就是“抓中低难度题,拿好基础分”,并分头找他们来提出复习建议:一是精选精练,中低难度题为主,不能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二是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最后这些同学平时都是在80—100分之间的成绩,高考考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黄扬120分、谢华竖122分、李辉123分、刘昱辰118分。
        对于像张力元、苏生浩、朱俊涛、罗秀萍、韦俊丞等的偏科生,数理化相当好,但语文就是提不上来,针对他们的这种情况,笔者有有计划地找他们来聊天,寻找成绩不上的根源,即明确每天投入数理化的时间很多,但花在语文的学习时间很少,甚至没有。进入高三总复习时,老师在鼓励他们各科都需均衡发展的同时,跟他们一起策划复习计划度,并分配好时间,让他们用一定时间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外,强调并陪伴和督促他们每天用半个多小时来补语文薄弱的知识点。在这样的严密复习下,这些偏科同学终于考出了意料之外的成绩:张力元121分、苏生浩126分、朱俊涛126分、罗秀萍124分、韦俊丞129分。
        没有研究便没有发现,没有研究就不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在高考备考前和高考备考过程中就要全方位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出真知,才能出成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