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 朱玲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朱玲
[导读] 在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逐渐变化,融入更多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技术支持。

四川省会理县新发镇中心学校  朱玲  615100

摘要:在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逐渐变化,融入更多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技术支持。数学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利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引言: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数学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多媒体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方式。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一、创造直观情境,优化数学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但是在对其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创新意识还相对较薄弱,尤其是在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而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则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用更加新颖直观的方式展现到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理解。为了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立足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为学生创造出直观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数学课堂授课的内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概念法则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动”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直观表达、化繁为简,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圆”这一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动画——“荡秋千的轨迹”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再用课件动态地向学生展示画圆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自然地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因此,教师把复杂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分解为直观形象的简单信息,利于学生自行探索,归纳和理解概念。
        二、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建立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做好上课准备,还可以使学生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尽管在新课改背景下,不少数学教师对课前预习活动给予了重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以读教材、做练习题为主,如此单一枯燥的预习要求,无形中削弱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兴趣,而且大部分学生面对如此的预习任务,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敷衍应对。因此,微课的出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现存的问题.微课是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条件下,运用信息技术在视频中融入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扩展素材的形式呈现的简短精练的课程视频,既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还以直观具体的微视频方式将数学中抽象知识进行呈现,点燃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刺激是对所要学习的材料感兴趣.”当学生对微视频内容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投身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实现自主学习。


立足传统预习存在的不足和微课的应用特点,我们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之前,首先会对新知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教学要点,并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们录制微视频,设计自主学习单,从而为学生们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时需要掌握的重点是关于平行线判定的定理。据此,我为学生们录制了《跟我一起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微视频,带领学生们观察数学现象,推导数学定理,总结数学规律.在学生们观看微视频的时候,我还发放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们结合微视频和教材内容,自主总结判断平行线的方法,并利用几何语言描述公理和判定定理的内容以及判定定理的证明。在自主学习任务单最后,还为学生们设置了自我反思栏目,我指导学生们总结自主学习成果,自主学习问题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如此应用微课,不仅帮助学生们实现了自主学习,还使学生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课程,不可避免会包含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如果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突破难点知识的教学,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快速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内容,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教学难点,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图像”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相对抽象,要凭借教师单纯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真正理解其本质,为此,我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几何画板”辅助教学,首先用动态演示图像移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看到图像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动都没有改变图像的开口方向,如果只是上下移动,那么函数图像的横坐标不会发生改变,只有纵坐标会改变;当学生对函数图像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我让学生上前进行独立操作,试一试如果只是将函数图像左右移动,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兴致很高,通过亲自尝试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如此一来,通过“几何画板”软件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数学难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达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体制要求教育改革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教师应注意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然后对数学课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掌握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运用多媒技术进行辅助,解决初中生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翔.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0):23-24.
[2]陈强.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读写算,2019(30):9-10.
[3]王丽娜,王安君.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有效整合的研究[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