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劳务输出的因素及未来发展前景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郝嘉越 张军姗 胡彦珍
[导读]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是一个劳动力极其丰富的国家,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就业压力巨大

河北经贸大学  郝嘉越  张军姗  胡彦珍  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是一个劳动力极其丰富的国家,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我国对外的劳务输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并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将分析影响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并预测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劳动力输出;对外劳务合作;发展前景
        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务输出又被称为劳务出口,是以劳动力提供劳务的形式向境外输出,它属于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国际劳务输出属于一项惠民工程,可以拓宽就业市场,处理部分人口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收支水平。
        一、中国劳动力输出现状
        (一)中国劳动力对外输出规模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对外输出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年平均增长率为5.1%的上升趋势。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为止中国对外劳动力输出人数从42.5万人增长到了99.6万人,增长了近一倍,年平均增加3.26万人,其中2000年到2015年中国劳动力输出人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近几年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数基本趋于稳定。从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人数差距来看,对外劳务合作人数总是高于对外承包工程人数,所以我国的劳动力输出是以对外劳务合作为主的。
        (二)中国劳动力对外输出的主要地区
        中国劳动力对外输出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主要是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而从我国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对外劳动力输出地区分布高度集中,中国对外劳动力输出排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阿尔及利亚、中国澳门、安哥拉、沙特等地区。在2019年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占到了劳动力输出总人口的66.5%,由此可见中国劳动力在跨国输出时对亚洲地区的偏好程度。亚洲地区多以劳务合作合同为主。对比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国家分布,我们不难发现,劳务合作主要分布在中国周边较发达的或者较为富有的国家,而承包工程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
        二、影响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因素
        对我们国家来说,劳动力输出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劳动力极其充裕、就业不充分的中国,劳务输出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也会进一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对外劳动力输出自然会受到影响。工资差异、人口老龄化、国际贸易都是能够影响中国劳动力输出的因素。
        (一)工资差异
        工资水平差异是影响劳务输出的主要因素,较高的工资水平往往更能吸引较低工资水平国家的劳动力,从而使劳动力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工资水平差距越大,越能促进劳务的跨国流动。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全球平均工资,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差甚远,所以对于我国目前情况来说,劳务大量外出到发达国家是必然趋势。



        (二)人口老龄化
        随着各国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革新,人们的平均年龄在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而在老龄化水平高的国家想要维持正常的经济运转则需要更多的外地劳动力。根据 2019 年最新统计结果,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60 岁以上比例 32.79% 。而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一半以上的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德国等国家,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也是影响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重要因素。
        (三)对外贸易政策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提高,国际之间的贸易不断加强,进出口贸易政策对中国劳动力输出具有很大的影响,出口较多商品到我国的国家会使用较多的中国劳动力,从而促进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而进口我国商品的国家会减少我国劳动力的使用,减缓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增长。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中国目前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转型,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中国劳务输出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目前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中国,越南每年劳动力输出逐年增长,俨然已经成为了国际劳动力输出大国,比中国更具有优势。因此,中国想要在如此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保持劳动力的输出,就要加大拓展对外劳务合作范围,进一步推动中国劳动力覆盖全球。现在全球范围,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劳动力需求仍然巨大,欧美等发达国家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中国目前过剩的劳动力完全可以满足这些欧美国家的劳动力需要。因此,我国应多以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为纽带,加强我国与其他各国在之间的贸易进程,进而加大我国劳动力的输出。除此之外,我国还要从人力资源结构开始调整改变对外劳动力结构,推动中国跨国劳动力输出的转型,力求实现中国劳务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转型升级。
        四、我国劳务输出的发展前景
        归结来讲,我国人力资源对外输出是大势所趋,不得变更。中国是一个责任感、使命感极强的大国,所以一定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要明确自身优劣势,从容面对各项挑战。 在未来对外劳务输出中要在发挥人口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环境的同时,深化劳务体制改革工作,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全方 位、多角度保障劳务工人的人身安全。 最后要以科技促发展,通过科技创新谋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以上便是我对于中国劳务输出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前景的相关描述。
参考文献:
[1]卢朋.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特征、挑战与政策应对[J].劳动经济研究,2017,5(02):112-126.
[2]金锐.顺应行业发展潮流推进劳务合作业务[J].国际经济作,2015(09):21-26.
[3]张原.中国劳动力为何跨出国门———基于1995~2015年国际劳务合作面板数据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8,39(04):1-10.
[4]胡伟略.论中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问题[J].山东社会学,2018(04):30-35.
[5]樊士德、沈坤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一一基于传统与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建构[J]中国人口科学.2017(2)
[6]张挥梅、刘秋霞,韩秀元.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热点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7(6)
[7]张志新、孙照吉、高小龙.国际贸易、OFDI与中国劳动力跨国流动———基于30个主要输入国及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
[8]池家飞、岳公正、李茜.跨国服务业劳动力国际化进程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18(5).
[9]李卓蔚,张颖.中国对日劳务输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市场研究,2018(5):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