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图书馆管理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文琳
[导读] 当下疫情,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图书馆作为社会上的重要部门,是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空气流通性差的公共场所,这给疫情常态化下的防控带来不利影响

四川省崇州市图书馆  文琳

摘要:当下疫情,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图书馆作为社会上的重要部门,是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空气流通性差的公共场所,这给疫情常态化下的防控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疫情常态化下的图书馆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精准防治,尽最大努力保障读者有一个健康、安全的读书环境。
关键词:疫情;图书馆;管理措施
        随着国内疫情的风险降低,国内企事业单位都在有条不紊的复工复产,学校陆续开学。但应该注意的是,目前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且国外输入病历还在增加,隐形患者仍有一定的传染性,钟南山院士强调,新冠病毒目前在人体已经变异,其传染性更强,死亡率超过流感的20倍。同时,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坚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因此,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对疫情的防控绝不能掉以轻心。疫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图书馆作为人员密集型的公共场所,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图书馆要想做到对疫情防患于未然,必须根据图书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既要在疫情常态化下做好防控工作,也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1图书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1.1图书馆人员流动的复杂性
        社会上许多人到图书馆浏览借阅,这就造成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具有流动性。读者来自城市的不同地方,难于管理。研究表明,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路径,但气溶胶也有传播的可能性。针对气溶胶传播的问题,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所也开展了相应的传播实验,证明气溶胶传播要同时满足密闭空间、较长时间、高浓度病毒这三个条件,在极端条件下才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而图书馆恰恰属于相对比较封闭的空间,同时又具有读者流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如果出现新冠病患,病毒容易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传染给健康读者,这极有可能引起疫情的再次发生和扩散。
        1.2图书在借还、阅读过程中存在着卫生隐患
        一般图书馆都有几十至几百万册图书的馆藏,这些图书经过不同人员的借阅流通,不可避免的会沾染上大量的细菌,不同的读者阅读习惯不尽相同,如不少读者就有沾口水翻页这一不好的读书习惯,还有读者有边吃饭边阅读的习惯,这都是造成疫情传播的重要隐患。经专业部门检测,流通书刊通常携带的病菌有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十几种,这些细菌主要来自空气和人的体表及鼻、咽部等,细菌或病毒的携带者通过呼气、讲话、咳嗽、打喷嚏等,会将病原体散落到书刊上对书刊造成污染,因此,在疫情管控期间,对馆藏图书的消毒杀菌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
        2应采取的措施
        在疫情常态化后,图书馆应加大对读者的管控,加大对卫生清洁工作的管理力度,做到彻底的消毒杀菌,使图书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2.1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增加与改进
        图书阅览室书桌应加装透明有机玻璃隔离挡,既不影响人们阅读,又不影响工作人员的巡查,也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在图书存放处应增加图书自动消毒设备;在图书馆入口处,加装红外测温仪,对温度超标的读者拒绝进入馆内,并及时向上级部门通报;对于流阅一体的阅览室,加装紫外线照射灯,在闭馆后开启消毒。此外,在开馆后的一段时期,图书馆应适当缩短开馆时间,增加消杀时间。



        许多图书馆为方便读者,在图书馆的主体建筑范围内都有餐饮店,这对疫情防控极为不利,建议将其改为经营与图书相关的文化用品店。还有一些图书馆,为了给读者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购买了自动咖啡机、饮料机,分布在图书馆不同的位置,这同样存在对图书馆内部的环境卫生造成污染的隐患。因此,图书馆应该专门开辟一个通风良好的阅览室作为读者休闲交流的场所,把这些咖啡机、饮料机集中在一起,咖啡、饮料不能外带,这样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又有利于图书馆的清洁卫生工作。
        2.2加强对图书馆的消杀清洁工作
        图书馆在疫情常态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加强消毒杀菌的工作,特别是卫生死角的消毒。笔者因工作关系去过多所图书馆,清洁卫生大多都流于表面化,对卫生死角,如开水房、卫生间、清洁工具堆放的地方等都存在着清洁不到位的问题,而且清洁工具不分地点交叉使用,也存在卫生隐患。因此,在疫情常态化开馆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对物业清洁员工及图书馆职工加强指导,督促到位;对于产生的卫生问题,及时清理消杀;对于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以免造成交叉传染。
        2.3建立图书馆对类似重大灾害的应急响应机制
        这次疫情从爆发到防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验教训,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说明国家对疫情控制反应迅速。习近平主席亲临一线调研指挥战“疫”,使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层服务部门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特别是像图书馆这类的公共场所更应该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建立这样的响应机制,依托图书馆内部各职能机构和工作岗位,可以分解、明确和落实图书馆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各项内容,也更能发挥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各部门相互协调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能够做到预判、预断、预防,以免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造成部门陷入失控的境地。
        2.4与医务部门协作做到科学的消杀
        图书馆的消杀工作,既要做到彻底,又不能盲目消杀、过度消杀,应该在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这是因为消毒液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直接对人体喷洒化学消毒剂,可能会引起眼睛、皮肤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严重的会导致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儿童哮喘发作,因此在消杀过程中,一定要避开读者的高峰时间段。同时,图书馆应与校医务部门协作,请医务人员对馆内职工和物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有序消杀、科学消杀。
        2.5加强图书馆线上服务功能,开展多渠道图书外借服务
        借这次疫情,图书馆应加强线上推广服务,一方面避免人员过多的接触,另一方面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图书馆应开展各类图书外借服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线上多种平台发布和推送线上阅读信息,发布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研究成果及人类防疫抗疫研究文献,供广大读者了解疫情,为开展与疫情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3结语:
        总之,此次疫情还没有结束,国内的防控工作依然严峻。钟南山院士预计此次疫情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绝对不可大意,因此对疫情的严防严控仍是最近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复课复业没有后顾之忧。作为社会重要部门的图书馆,更应该做好预防消杀工作,为读者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德敏.高校图书馆卫生防疫工作策略浅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7):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