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张全
[导读] 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以及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构建相对应的课程建设,最终满足专业人才需求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张全

摘要: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以及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构建相对应的课程建设,最终满足专业人才需求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就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环艺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探讨,通过对专业教学背景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展开目标化管理,加强教学互动,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双高建设;高职;环艺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对策
        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了实现双高建设,环艺专业教学应当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一批单位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环艺专业教学背景
        (一)就业趋向
        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之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慢慢来临,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倾向录用一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缺乏这一类技术性人才常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并不能够及时找到工作,因此在人才市场招聘的过程中也存在利用不合理这一情况,一些学生的个人职业素养并不能够吸引企业进行录取,因此人才的职业素养与用人单位的价值追求这两者之间的重合度存在差异。就当下高职院校的实习就业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学生是否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对于推动未来可持续发展而言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会直接决定企业是否对其进行录用,因此在高职环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适当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也是企业录取的重要考核内容。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为了更好地满足就业率,我们应当加大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满足企业发展需求[1]。
        (二)素质差异
        高职在培养方案上主要是针对于学生的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更为专业的人才,所以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高职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在学习环艺相关知识时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导致动手能力较差,无从下手。教师在课堂上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实践的机会,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职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也推进了高职教学的教育改革。通过教育改革能够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迎合时代发展趋势[2]。



        二、模块式教学法在高职环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之下,在环艺专业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运用、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课堂沉闷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此,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颠覆传统教学体系,以此增强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和内容,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之下高职环艺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当了解课程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既要确保课程设计具有客观性,同时也应当注重强调性。在高职环艺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得课堂讲课不仅仅按照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同时应当注重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求,从而为新时代背景之下企业发展而服务。通过在环艺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开设线上服务平台,从而实现更加优质的课程教育,最终实现环艺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环艺专业是一项具有较高动手操作性的专业,因此高职在对环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提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作为环艺专业的教师在对教学计划进行探讨,并且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大纲时,应当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列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直接体现学生对于环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提高环艺专业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作为高职在对环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也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目标化管理
        通过应用模块式教学模式能够达成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学生应当具有职业道德,熟悉相关环境法律知识以及环境艺术知识,其次应当具备专业技能,能够独立承担环设计、建设等工作,最后应当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工作中所需的操作技能。
        (三)突出互动教学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之中,根据教学规律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一些资料,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等教学环节,逐渐为学生展示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互动环节应当从原来的讲课逐渐转变为引导,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听逐渐转变为主动学。
        结束语:
        在高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形势,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加强理实结合力度,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探索——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流行色,2019(11):181-182.
[2]苏醒,张艳芳.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河南轻工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10):2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