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馆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张亮 周娅
[导读] 文化惠民,知易行难。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从文化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追求,让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武汉市硚口区文化馆  张亮  周娅  430000

摘要:文化惠民,知易行难。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从文化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追求,让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基层文化部门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考虑服务结构优化,通过供给侧结性改革,创造新的文化需求,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群众文化的供需平衡。夯实基层文化设施,拓展文化产品种类,塑造群众文化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 :公共文化;文化惠民;改革;文化馆
        一、夯实基层文化设施 保障有效供给
        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应对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进行高水平的配置和整合[1]。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手段,强化免费开放属性,才能达到深度的文化共享,从而切实改善“文化民生”。近年来,硚口区不断提升区文化馆、区非遗展示中心、11个街道文化中心和130余个社区文化室的运行管理和免费开放水平。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 7760平方米,集文化娱乐、文艺辅导、交流展示为一体,常年为群众提供文艺演出、团队排练、艺术培训、展览展示等文化服务,同时也为39个区属业余群众团队和协会开展演出、排练、讲座和艺术交流等活动免费提供场地。
        加大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是保障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根本,每年积极争取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本级财政的资金支持,采取“补贴+奖励+购买”的模式,满足基层文化阵地的免费开放需要和文化活动需求。但从实践中来看,公共文化资金的投入依然存在着渠道单一,过分依赖公共财政的问题,社会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比较缺乏,公共文化资金的投入与基层文化服务供给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2]。要想进一步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二、拓展文化产品种类,保障丰富供给
        文化惠民,不仅要注重文化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让群众切实感受文化惠民的亲和力、感染力。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在基层、创新活力的来源在基层、服务的重难点也在基层。只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基层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劣势、短板,真正的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的原则和明确规定,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文化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文化服务实现全面共享的根本保障。
        文化供、需两侧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供给能力必然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引导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人民群众的有效需求不足,也就意味着基层文化部门在文化供给上处于弱势地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内需驱动,转变文化惠民服务方式,建立群众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这样才能让更多百姓参与进来,从而使文化惠民活动取得更大成效。硚口区文化馆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精心策划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真正实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将一颗颗欢乐的种子“种”在百姓心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创作一批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作品。积极组织市属专业院团、大学生、硚口红色文艺轻骑兵进社区免费文艺演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撬动社会力量进行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开通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文化资源同步与共享,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让各类文化阵地成为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
        三、塑造群众文化精品,保障特色供给
        在新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显露出了更高层次的需要。追求知识、追求快乐、追求文化、追求健康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人们已不满足于普通的文学艺术和单一的文化活动。如何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前的群众文化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必须通过文化教学、艺术辅导、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等高品位的群文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创作出更多富于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符合当地特色和人文理念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也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群众文化是精神文明的载体,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本土特色,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性的群众文化精品。硚口区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是汉口近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源远流长,极富鲜活的艺术创造力和生命活力。区文化馆紧扣时代脉搏,精准把握大众喜好,塑造群众文化精品,一年一度的军民共建新春舞龙大赛、群众广场舞蹈大赛、中秋茶韵、汉江湾金秋文化艺术节、星海艺术节等活动接连上演,让广大市民享受“月月有好戏,周周有精彩”的文化活动。
        结语:
        建设现代化、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部门应按照夯实基层文化设施、拓展文化产品种类、塑造群众文化精品的要求,从供给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全面增强发展动力,培育发展优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感染、激励和教育人民,广泛深入的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导精神文明新风尚[4]。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发散文化正能量,让百姓乐享文化新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娜. 关于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D].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2017.
[2]刘秀峰.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改革研究[D]. 管理观察, 2015.
[3]吴英. 多管齐下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D]. 人民论坛, 2017.
[4]姚惠萍.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的难点及对策[D]. 中共孝感市孝南区委 中共孝感市孝南区委宣传部,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