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技工院校家校合作路径初探 文伟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文伟
[导读] 家校协同已经成为代化教育改革与升级中的共识,通过该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的各类资源,以相互监督、相互推进的形式强化现有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

常德技师学院  文伟

摘要:家校协同已经成为代化教育改革与升级中的共识,通过该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的各类资源,以相互监督、相互推进的形式强化现有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立德树人视角下,技工院校的家校合作路径是深化学生道德认知发展以及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技工院校;家校合作;路径初探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技工院校家校合作的原则
        (一)以身作则
        立德树人,就是在教育中以人为本,将学生放置在教学的第一位,始终都应该围绕学生的教育需求来进行。身处教育的第一线,教师与学生处于教育体系当中的对应关系,“立德”,是教师“立师德”,学生“立学德”。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有机的结合,旨在通过全面化的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的成长,“德智体美劳”的提升也将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令教育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为此,只有教师与家长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才能够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驱动学生的德行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教育成效。从教师的角度上而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力愈发深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育“德才兼备、德行先修”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生与教师始终相互影响并共同行进,两者都是教育体制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于立德树人教育而言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名老师,对于自身的专业需要有深刻的认知,教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入,只有教师自己持有正确的立场,并构建三观价值体系,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挥教学的实质性作用。而不同的学科所针对的专业领域是有所不一的,因而,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也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能力。从家长的角度上来说,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启蒙者,只有家长进行正确价值观启蒙,才能够使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果更加显著,以身作则和个体渗透是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成效的重要根本。
        (二)尊重学生
        在进行德育教育推进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家长之间必须明确人格的平等才是教育的平等。在立德树人视角下,技工院校与家长配合要以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不以成绩作为衡量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教育者,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在个人德育素质拓展过程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健全德育认知,逐步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同频共振。在德育认知建设过程当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并进行正确引导。而家长的作用同样也是如此,是需要通过渗透性的交流与合作,不以家长和师者的管理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以学生的视觉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层的了解学生,与此同时,要使用适当的语言激励学生,我们要善于激励,勤于鼓舞,与其批评不妨赞美,以此长激彼短,赞美具有深层的力量,如春风化雨,能够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有效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良性教学模式循环的有效动力源,也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家校之间配合的有利形式。
        (三)多管齐下
        除了在日常学习之中对学生的知识输入进行专业化的增强之外,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家长也要不断的对自身定位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为人师者,更应赋予他们自由力,教师既是传授他们知识的老师,也是可以倾诉的朋友,家长既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其德行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只有通过多元化形式不断的创新立德树人教育体系,才能够切实发挥家校合作的实质性作用。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技工院校家校合作的路径
        (一)学校层:积极创造家校合作的大环境
        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当中,只有学校将家校协同教育方案进行细化与适应性的调整,才能够切实地推进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对教师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比重进行协调,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协同度纳入考核体系当中,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对教师和家长们进行适应性的培训,有效强化两者之间的协同意识,培养家长管理者,构建家校协同教育的民主化发展。最后,以学生为核心,提高家校协同关系以及学生情况变化的敏感性,并对其状况反馈进行分析与修正。
        (二)教师层:家校合作优化的主要执行者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家校合作教育推进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优质的道德教育课件资源进行上传,鼓励家长与教师进行学生的道德教育学习与培训。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任课教师在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中,所教授的专业不同,作用力亦有所差异。技工院校等专业教育和高等院校的学术理论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因此,家校合作的路径探析亦需要不断的拓展教育交流的内容,结合学校教学性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认知需求,乃至当下道德教育系统的开拓化创新,都需要教师结合当下教育现状和教学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三)家长层:与教师积极配合并及时反馈
        作为立德树人环境下家校协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只有与教师积极配合并及时反馈,并积极且主动地参与到家校协同机制的发展当中来,才能够驱动协同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这当中包括积极的使用手机、平板等便携式通讯设备进行交流,以此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内容和家校协同理念,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对学校与教师与学校在家校协同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家校协同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结语: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道德思想教育是其成长过程当中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推进现代人文素质教育的驱动力,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举措。立德树人从本质上而言,是对学生德行的正确引导,也是当下德育教育体系创新与深入性建设的根本所在,探索立德树人视角下家校合作的路径,对推动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素质、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而言,都有其深入且高效的作用力。
参考文献:
[1]吴玉婷.家校共育,立德树人[J].家长,2021(18):46-48.
[2]曹长德,钱亚玲.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02):97-101.
[3]熊少严,戴育红.新时代家校合作的内涵、现状及改进路径[J].中小学德育,2021(01):44-47.
作者简介:文伟,男,1977年5月出生,土家族,政工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工作单位:常德技师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