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许春霞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第二小学  许春霞  342700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往往把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弃之一旁或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这样的做法显然背离了新课改的理念与宗旨,也不利于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与数学素养。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然而,很多教师在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时候,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限于浅层。这显然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才是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个性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而什么才是有价值、必需的数学知识呢?根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可知,其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由此可见,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有价值的数学。为此,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问题情境引发思考
        想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那么主动思考是第一要素。这也要求教师要激发出学生弄清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拥有参与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掌握,积极运用情境法,用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兴趣。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时,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让学生思考角分为哪几种类型?教师在开始新课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如:小猴子玩单杠的视频。这样能够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此时教师提出问题:猴子在绕单杠的过程中,猴子的身体和单杠之间形成了哪几种角呢?学生踊跃参与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是怎么判定角是钝角还是直角呢?给学生制造了一定的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再引入新课内容,学生将会产生非常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并带有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课前为学生出示一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组成的模型图,并让学生找一找模型中都有哪些图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以往所学的图形知识进行了回顾,还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特点有初步的感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
        二、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建立符号意识
        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寥寥数字简明扼要地点明了符号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一般而言,符号意识主要指的是能够利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可以借助符号进行推理和计算。学生建立符号意识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思考与数学运用。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往往缺乏数学符号意识,不能利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与数学思考,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符号的规律。如果这样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就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须知,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灵活高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树立良好的符号意识。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把动手操作的方法纳入数学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树立深刻的数学符号意识。
        例如,在学习“角”这一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就运用动手操作的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与角有关。下面请你们进行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符号化等系列操作。”于是,学生按这样的流程进行操作。第一,摸一摸。学生自主进行图形拼接组合的数学游戏,摸一摸所用材料。第二,说一说。(把角的概念引入进来。)学生说一说所摸器材的感觉、特点。第三,做一做。(把摸到的图形抽象化。)学生主动地把感受到的角画出来。最后,符号化。认识角的大小、形状、各部分名称,把角的图形与实物进行对比,熟悉角的主要特点。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到了符号化,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树立了符号意识。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时可以通过捕捉一些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现象,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生活数学现象中学习数学知识,并用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感是一种关于数、数量关系的一些感悟,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数感,有效提升其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一节时,问道:“同学们去超市的时候有没有用钱买过东西?”学生回答道:“有!”教师道:“那你们买东西时都会带多少钱呢?”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1元,有人说50元,有人说100元。教师随即将“元、角、分”三个单位以及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讲解给学生,并问道:“同学们,假如你自己去超市买袜子和酸奶,一双袜子需要2元5角,一瓶酸奶需要3元3角,你能说出你需要给售货员多少个一元、几个五角和几个一角吗?”一学生思考后回答道:“买袜子时需要给她两张一元和一张五角,买酸奶时需要给她三张一元和三张一角。”教师道:“回答得非常棒,奖励一朵小红花。下次去超市可以帮助妈妈去结账了。”教师通过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例子场景,使学生加深了对“元、角、分”的认识,并且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数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并行模式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在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目的的同时,提升他们数学核心素养,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银.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优化的艺术[J].教育艺术,2020,{4}(08):62.
[2]张统才.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名师在线,2019,{4}(35):48-49.
[3]姜党梅.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23):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