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和丽娟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和丽娟
[导读] 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第二完全小学  和丽娟  671400

摘要: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说明,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讲,德育比单纯的知识教育更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
        德育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品格的重要条件,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因素,并且在新课改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德育的有效渗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能力和素养的需求。
        一、在生活素材积累中融入德育
        写作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所接触的读物非常有限,但其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中的事情和人物,从生活中汲取各种写作素材,最终喜欢上写作。例如,在日常教学中,课本讲述了有关景色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走入大自然,通过草丛、林间的观察和漫步,近距离接触小河和鲜花等,让学生身处自然中,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从中找到自己的灵感。这种生活素材的积累,能够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去真想、真看、真感触,最终得到发自内心的真写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感悟等能力,也能让学生用生动而淳朴的语言描写和赞美身边的事物,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通过日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品德,发掘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巧妙使用语文德育教材
        小学阶段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使用枯燥无味地讲解,不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充分使用语文课文中的德育素材,深度挖掘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将语文教师作为挖掘单元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每个单元主要任务设置德育内容,具体的设定每一节课的德育内容进行渗透,有机地结合语文课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和德育的融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例如《黄山奇石》这一模块,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在浏览阅读文章以后,描绘黄山奇石的奇丽,景色秀丽,在感受意境的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播放黄山四绝的镜头,让学生感受黄山奇石所具备的独特美,了解黄山奇石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让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欣赏黄山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新知识的探索。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创设具体的活动情景,让学生感受到黄山奇石独特的美,受到文化的熏陶。


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奇石进行研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配乐、齐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自然,让学生感知在界中美好事物,更愿意去观察、去探索,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备课时还需要抓住每个单元的主体思想,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
        三、通过互动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当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最多的动作就是被动记录。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讲,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缺陷,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不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对其教学内容也无法进行有效思考和探寻,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积极性。因此可以将德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营造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氛围,充分掌握学生思想与心理动态,对教学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在《守株待兔》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趣味性教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看法与意见进行总结与调整,让学生对守株待兔的含义理解得更到位,而且能够在课文中学习相关道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课外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教师在渗透德育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全面培养,促使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德育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多元性,故而教师选择合适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尤为重要。教师要尽量选择能够促使全体学生参与的、思想积极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学习语文知识乐趣的同时,还能对他们的品格进行有效塑造。想要在实践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可以组织课文朗读和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发展的感受,阐述祖国强大对自己的影响、自己未来的规划等。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的正向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对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必要性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结合语文人文教育学科独有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进行渗透式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在学好语文这门基础课程的同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75-176.
[2]谢杨存.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20):155.
[3]连康.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20(28):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