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浅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温晓宇 刘硕
[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温晓宇  刘硕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在报告 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对农村工作提出的一个大战略,我们一定要全面实施好这个大战略。而要全面实施好这个战略,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要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另外,还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 要全面解决好农村人口脱贫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只有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够实现。
关键词:乡村  振兴  农业发展  三产融合  十九大  障碍因素
        1.乡村振兴战略三大前提
        实现乡村振兴,要立足变化的实际,做好三大前提。
        1.1一要做好“人”的前提。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新村庄”“新房子”,还必须有“新农民”。所以培育机制要“新”,通过典型示范和农业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素质;扶持机制要“新”,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乡土人才和能人创新创业;激励措施要“新”,深化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任用、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农业专业人 才施展专长的环境;管理机制要“新”,双向发力, 既要引进顶尖人才,又要鼓励农民工回流并为他们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技术力量要“新”,建立技术人 员包基地、包企业制度,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服务网络。
        1.2二要做好“地”的前提。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这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农村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必须下力气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扎实推进和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 度。只有这样,吸引有技术、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务农,才能吸引有资金、懂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农村去创业,乡村产业的发展才有基础,乡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质量退化、文化 空虚化、农村“三留守”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改变才有可能,乡村的振兴才有根基
        1.3三要做好“钱”的前提。
        把涉农资金集中起来。做好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文章,向优势产业、重点基地、龙头企业集中投入。把链条联结起来。围绕基地建设、重点品种、关联配套产品,积极招引生产、加工、物流企业,形成有机食品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


改变一些地方农民有资源没资本,有权力没权益的状况,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2.1一、扭转单向城镇化趋势,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中央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城市中心发展思路,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城市和乡村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在保持城乡各自特色基础上的功能互补。这就要求彻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城乡“两张皮”问题。其中最为迫切的是要建立各类发展要素在城 乡之间自由交换和流动的机制。城乡关系上的另一极端倾向是单方向地促进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力量集中指向让农民放弃耕地、宅基地,进城购房,以此作为城镇化的标志。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城镇化政策导向,导致了乡村人才、资金、资源与信息向城市的单向度集中, 像一个无形的“抽水机”,把乡村的各类优质资源 源源不断地抽送到城市,直接导致的是乡村价值失位。
        2.2二克服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盲目性,把握农业发展规律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同时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就明确指出家庭经营依然是中国现代农业经营的基础,这是由农业特点和家庭特点所共同决定的。以大机械化为特征的规模农业是未来农业的 必然趋势之一,但这是一个随着劳动力非农转移自然而然的实现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讲话中指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离开了这些条件,盲目推进规模化,结果是政府花钱制造出规模化荒地,这种现象在各地均已出现。因此,必须清楚乡村振兴要发展什么样的农业。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通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协调促进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三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最终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我们常说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等,构成中国乡土文化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是重构中国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也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 ;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