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症结所在与转化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陈光伟
[导读] 学困生的转化不仅符合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学困生的尊重。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  陈光伟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不仅符合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学困生的尊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是教学的核心。近年来,如何转化学困生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尝试着提出一些转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主要原因;转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或一成不变,则会限制小学生的发展。例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会泯灭小学生个性化特点。加之教师对学生采用统一的要求标准,从而加大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另外,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任教两个班以上的教学工作,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发展。而所谓的学困生,多数在老师管理的“盲区”范围内。长此以往,他们就成为了课堂学习的“配角”,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进度存在脱节的情况,而且会愈演愈烈[1]。
        (二)家庭方面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父母并不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工作忙碌等疏于对子女的管理;还有个别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制定出与孩子水平不符的要求,从而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还有的父母认为,给孩子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重中之重,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会“病急乱投医”,花钱报各种补习班。但各种良莠不齐的课外辅导班以盈利为目的,不但没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挤占了学生大量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另外,许多学困生生家庭不和睦,或家庭不健全,从而伤及到孩子的心灵,导致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没有心思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自身方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急于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学困生产生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陷入恶性循环状态。教师应该及时采取疏导措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数学学习不能全靠背诵和记忆,尤其到了高年级,更需要学生掌握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技巧。要学会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但多数学生都未养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这些都增加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另外,学困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较强的意志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到高年级阶段则会产生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关键期,学校应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应该针对教师开展心理培训,教师可以借助教育心理学知识去辅导学困生,并在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教育,帮助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教师还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偏向于学困生的成长。根据每位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表,理性对待学困生的学习困难问题,缓解学困生的学习与心理压力。
        (二)加强家校沟通, 优化家长教育观念
        家长应该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做好配合工作,会同学校、教师共同发力,提高转化的效果。虽然学校和教师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缺乏家长的配合,只单纯依靠学校和教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教师可采用电话沟通、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指导学困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出最大价值。教师要多与家长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努力为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针对子女的进步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奖励,通过沟通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动向和学习状况,并与教师联手为学困生制定针对性的转化学习计划。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改进
        小学中段开始,数学知识的难度会有显著提升,学生的成绩也会逐渐拉开距离。由于每个学生对成功或失败认知不同,个别数学学困生会将问题归咎于教师教学水平,或单纯抱怨数学知识难度过大。这类学生最容易丧失学习数学的动力,导致情况更为糟糕;个别学生认为自身学习能力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的回报。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应该帮助其找出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提高其成绩;进入小学高年级后,意志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克服不良情绪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反观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逃避困难,甚至自暴自弃。一般情况下,意志力较差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力,以及坚韧、果断、自觉的品质,指导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随时关注学困生的动向,一旦遇到困难要及时“伸手相助”;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坚持,成为“破茧而出”的转化典型。
        结语:
        总之,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关爱学困生的成长。切不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针对学困生做好长期的教育转化工作。家长要和学校、教师联合起来,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发挥出家校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有效解决学困生面临的各种难题,最终让他们回归到“大部队”当中。
参考文献:
[1]魏域欣,康健丽.培养兴趣,加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2020, 000(014):180.
[2]赵青松.关爱数学学困生,静候花开的声音--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2020,000(0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