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贾晓芳
[导读] 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时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老鸦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贾晓芳

摘要: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时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人们越发重视小学教育,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纪较小,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足够的思维能力,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要对学生的教育做不断的改变与创新,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照搬公式,没有考虑到解题的关键点,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给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解析,而仅仅注重解题方法与解题答案,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及时改正,寻找适合小学数学解题的教学方式。
        1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是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运算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等。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些思维能力,才可以自行分析和消化数学知识,并能推理事物间的关系,但是受文化因素、儿童的生理年龄和受教育情况的影响,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一些阻碍。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2.1巧用追问促思考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有时仅靠“一问”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源,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问题合理追问,让学生在追问中思考,在辨析中明理,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刻,以达到探清问题本质的目的。
        2.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更具优势性。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学生从无知到循序渐进地理解和熟练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作为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缺乏经验和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不符合标准。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求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当学习小学思维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自信心训练。
        2.3利用游戏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假如游戏能与数学相结合,那么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赛画数学符号的方式来开展游戏,谁画的多谁就获胜;还可以让学生模仿数学符号,让其他学生来猜是哪一个数学符号。


这样的游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符号的印象,考验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应将数学符号与游戏律动相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具体感受,用游戏节奏为数学教学添加新型的元素,促使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4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
        弄懂数学的基础概念,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是数学学习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摒弃“为做题而做题”应试教育观念,而是要求学生“做一道题,会一类题”,要在数学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为思维的锻炼打下基础。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让学生明白它的含义是什么非常重要,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再如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整数、分数、小数、循环小数的概念等,这些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
        2.5加强数形结合的应用
        在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一般来说,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具体形象的数学图形并展示给学生,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转化,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研究理论知识的本质,有效地解决课堂中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同时,教师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记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6注重课堂拓展
        课堂教学虽为主要教学环节,然而课堂教学并非代表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课堂的有效拓展,对于学生的发展及成长而言具备重要意义,此外,课堂外组织的多种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均可产生理想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技巧的培养予以重视,然而因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遭受一定影响。由此,课堂拓展重要性得以显现。课堂拓展中,因学生须独立展开学习活动,所以,在学习难度及学习内容方面均存在更为严苛的要求,不可过于复杂或简单。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途径多为作业形式,为将学生发散思维加以培养,教师可创新作业内容。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析明理的能力;通过妙借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学中的突发问题;通过变换练习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邹文凤.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三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
[2]姚建法,陈建伟.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的三类问题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9(29).
[3]邓建君.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6):83~84.
[4]姚建亚.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智慧,2020(10).
[5]王海.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