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崔丽娟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崔丽娟
[导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将读书的快乐感受到。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第四小学  崔丽娟  663099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将读书的快乐感受到。因为具备阅读能力的学生可以对课文进行有效的解读,学生的情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熏陶,学生的语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基于此,本文章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积累语言,促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而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中,阅读课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它能够系统地从阅读方法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给予学生帮助。不过,现阶段阅读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阻碍。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同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深入文本的内核之中,受到情感滋养与人文熏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思维发展。有些学生阅读教材方面表现得还可以,但在课下进行阅读,却出现了分析能力较低、阅读效果不佳等问题。从中可以发现,由于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在自主阅读以及阅读过程中的动力远远不足。此外,学生的阅读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文本之中进行深层次阅读,由此学生的主体探究性也不够,被动阅读成分大,兴趣未能被充分调动。从阅读文本来看,有些文本的内容比较泛化,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时,通常在选择阅读材料方面缺乏一定的深度,而且也缺乏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引导学生提前预习
        在课文《古人谈读书》一课教学前,教师为了引领学生积极学习课文知识,可以在备课前给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借助课前预习的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作业,通过完成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文本的生字词、文本的主要内容等有所了解,并让学生将自己疑惑的地方圈画出来,方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后,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此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解决学生不会读书的问题
        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整本书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要摒弃脱离内容谈理论的做法,方法指导要落到实处,要以具体的实例来开展教学。比如,本校老师在教学曹文轩的《草房子》时,提出请学生选择一位少年,简要概述他的成长经历。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就势指出阅读方法———提要式读书。


这种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回答紧密结合,以实践引领着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三)个性阅读,深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落花生》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书写了作者从中受到的教育。在引导学生们阅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时(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我们不需要外表美,最重要的是心灵美!”有的学生认为:“我们要学习花生的默默奉献、朴实无华!”也有的学生认为:“父亲想要表达的是埋在土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不好!”对于学生的这种理解,教师首先要肯定其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表扬其个性化的想法,然后告诉他们文中的父亲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进行比较,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但并不是说那些水果不好,以帮助学生们更好、更深入地理解文中主旨。
        (四)多元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能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无法通过一部名著、一节课就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大量的阅读给予学生的不仅是聪慧的头脑,还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并且系统科学地进行“名著导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领悟、收获和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塑造学生的人格。比如,教师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将多媒体有效利用起来,在现代传媒中发现许多有效资讯,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广泛,这也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阅读各类名著。比如,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之前,可以通过查阅作者斯威夫特的生平资料,这样起到一个铺垫作用,使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可以让学生将此书与《鲁滨逊漂流记》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感受两部作品之间的同与不同。另外,在上活动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根据《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改编的影视作品,再让其和名著进行对比,在这样的比较中,领悟名著的内涵思想。将多媒体和名著作品有效结合起来,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综合素养落实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不止上述提到的几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需要结合课文内容选择适合的方式、手段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明清.如何提升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探析[J].科幻画报,2019(12).
[2]林旭辉.浅析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策略[J].教师,2019(08).
[3]刘彩凤.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9(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