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城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22例小儿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分析要素。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法进行研究指导,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该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名小儿肠梗阻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腹部X线平片,CT检查,依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CT、X线组,分析比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技术在黏连性梗阻、肠套叠等检出方面无明显差异,但CT组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X线组;比较两组不同梗阻部位检出情况,也是CT组明显高于X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小儿肠梗阻患儿进行疾病治疗时,采用腹部X线平片和CT技术均能获取较多诊断资料,但CT技术对临床辅助作用更多。
关键词:腹部X线平片;CT技术;小儿肠梗阻
小儿肠梗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儿急腹症,在临床上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与肠道组织内容物运行受阻导致患儿出现排泄障碍有关。该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干预,容易恶化至患儿肠壁坏死、穿孔等症状,提高疾病致死率。因此及时进行疾病诊断,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2]。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小儿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月止于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时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儿,所有患儿均运用X线、CT进行检查,命名为X线组和CT组。所有患儿男女病患比例为12:9,年龄区间为4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5.71±1.32)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有完整的病例资料;②患儿家长已经了解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配合;③患儿无其他严重的内科合并疾病;④患儿无对比剂过敏史。
1.2方法
先进行X线检查,采用立位透视及摄片技术,拍摄患儿仰卧位的腹部平片。接下来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选择我院CT仪器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患儿膈顶一直到髂棘连线水平。启动仪器后,先进行常规平扫,参数为电压、电流为120 KV、130mA,层厚10ram,扫描时间为1.5s。而后进行增强扫描,为患儿经肘注入优维显对比剂,注射方式为快速手推,流速控制在1ml/s,在30-40s内完成注射。
选择院内经验丰富的阅片师进行检查,共同商议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技术的病因检出准确性与梗阻部位检出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小儿肠梗阻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疾病,又被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研究发现原发性肠梗阻患儿,疾病形成原因与其先天肠道组织发育不良、患儿肠系膜过长等;继发性肠梗阻与患儿肠管组织出现炎性病症、饱餐后运动过量、阑尾炎并发症等病因有关。由于患儿机体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在患病后会有较为强烈的不适感,须及时进行治疗,防治疾病恶化[3]。
在本次研究中,比较X线平片和CT两种技术的检查价值,发现两种技术在在黏连性梗阻、肠套叠等检出方面无明显差异,但CT组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X线组;比较两组不同梗阻部位检出情况,也是CT组明显高于X线组。随着现阶段影像学技术的发展,X线平片和CT技术,均在小儿急腹症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于CT技术,X线平片主要依靠“患儿肠管充气、阶梯状液平”等征象进行疾病确诊,但遇到早期肠梗阻腔内无液体表现患儿是容易出现漏诊情况。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可以更好的展示患儿肠组织的空间形态,帮助医师了解患儿是否出现系膜血管扭曲、聚拢等问题以确诊患儿疾病并推断其梗阻部位与梗阻原因。另外,也有研究表明,采用CT技术可以更好显示患儿梗阻近端肠管的扩张情况,也有助于医师进行临床诊断[4]。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儿肠梗阻疾病诊断时,采用CT技术更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文利、郑小叶、谢晴等. 超声与MSCT检查对小儿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 v.19;No.135(01):171-172.
[2] 热米拉·居拉提. 关于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12):207-208.
[3] 黄大办, 陈任政. 肠梗阻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的临床比较[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卷2期, 160-161,163页, 2021.
[4] 高兵, 张小晴, 李春旺,等. 2种检查技术在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24卷13期, 111-113,117页, ISTIC CA,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