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李成益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李成益
[导读]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变过程,在如今大力倡导构建高效课堂的环境下,如何提高这个时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云南省兰坪县城区第三完全小学  李成益

摘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变过程,在如今大力倡导构建高效课堂的环境下,如何提高这个时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几个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又结合实际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帮助推进小学语文的发展。
关键词:四年级;小学阅读;高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认为学生需要教师的带领才能更好学习,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师应当从学生的个人特点出发,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爱好与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并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激情消退
        小学语文教学时,容易形成教学模式的程序化,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容易产生疲惫感,进而在教学时“公式化”。一旦形成公式化的教学,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不喜欢。再加上有些教师课后偷懒,不愿意认认真真的备课,这样下来又怎么能做到一心一意的教书呢?
        (二)未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老师备课不认真,学生听课效果不好,达不到教师心中的预期教学目的这就形成恶性循环,老师更不愿意付出,学生也学不到知识。而这个阶段语文的学习又处于关键阶段,更要求老师与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共同进步。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沿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应该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进步。
        (二)、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最好老师。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是如此。学生将被动的学习化为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翱翔于知识天空之上。但是培养学生兴趣不可一日而成,而是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训练与指导。目前来看,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阅读教学主要是教师进行教育,而且学生对阅读的态度时而冷漠、时而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断发挥学生思维主动性。
首先,应当在学生具有探究欲望过程中,教师及时跟进,并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其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在侧面进行提醒并且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最后,学生如果抵触阅读学习,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那么教师应当从心理角度对其进行实践与辅导。
        (三)、指导教学,授之以渔
        古人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作为一种常见的延续模式,教师在面对学生提问时,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方式,并且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思想和学习观点。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时,需要帮助学生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单词所具备的含义,随后了解整个语句、整篇文章,利用连续的方式,最终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以此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三步精读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也能将自己带进课本中,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展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体验感,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从容。
        其次,采用快速阅读法。在当前社会中,信息的过滤与筛选极为重要,这时如果学生在开展阅读时,对每一篇文章都阅读十分仔细,那么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开展快速阅读方式,同时在开展快速阅读时,也不能忽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保证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
        最后,开展相应课外活动。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他们年纪较小,如果长期处于一个枯燥乏味的课堂阅读当中,他们很容易对阅读缺乏兴趣。这时,为了使学生自主阅读,就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见闻进行丰富,不断完善学生的主观逻辑思维和观点,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生活经验,并且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杂志、报纸、书籍,开展多项课外活动。在正确的方法下,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
        (四)、重视朗读,寻找含义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目前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注意力差、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理解,方便记忆的学习内容。古人曾经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这种反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写作时保证句子流畅灵活,内容具体明确。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对所读的文章有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对于文本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掌握多种句型,并且学习不同的句子和段落,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口语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之一,不能由教师替代或者包办,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文本进行吸收。在积极的思想活动中可以加深对文章的体验与理解,并且收获相应的思考与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较多的方法,比如听音乐、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在学习《触摸春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其中,为学生播放动画与视频,随后学生仿佛春游一般,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万紫千红的春色。随后,学生可以描述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1]。通过创设情景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愉悦轻松的感受,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在小学四年纪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到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修正这些问题,老师和学生才能获得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丁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23:195.
[2]喜奋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实施的策略[J].学周刊,2018,25: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