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讨 张美艳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张美艳
[导读]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要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以此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张美艳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要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以此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要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文章对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优化学生的内在素质,为其学习提供基础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小学生处于人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身心发展不成熟,但可塑性较强,所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较大,为了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走向与道德现状,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用宣泄法、疏导法等,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学生才能卸下心灵的重担,主动接受教师的德育工作。
        一、常规教学中融合,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学校德育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学生的品德教育只是该学科教师的工作,正是这样的误区导向,才使得现今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停滞不前。其实,德育工作需要各门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需要融入常规教学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这样才能有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现如今,对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整合的人才缺乏,小学中负责德育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学校的行政人员,行政工作的繁忙,德育知识的缺乏,教育方式的单一,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实际运行中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并且,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者,都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辅导管理方法的缺失,都使得他们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应该以具体的课程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访谈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邀请道德模范组织爱心讲座等,加大对学生的德育重视力度。教师也可以将怎样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等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加强理解与感悟,推进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的实现。在日常生活中融合,优化德育教育策略,在家校互动中融合,打造德育教育品牌,这样才能强烈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矫正不良习惯与欠佳心理。
        二、日常生活中融合,优化德育教育策略
        若想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了解与研究学生,关心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其生活习惯与成长规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融合,优化改进教育策略,才能在实际训练中促进学生自由顺畅地表达与交流,内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班级内召开品德交流会,德育学习经验交流会,班级之间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德育学习的生动活泼与妙趣横生。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苦辣酸甜,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城市环保护卫队”“参观工业园”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与岗位锻炼,帮助学生树立道德意识,在特定的角色中实现道德体验与完善。这需要教师、学校与家长的多方面努力,在常规教学中融合,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中深化学生的直观体验,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了自身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进步。
        三、家校互动中融合,打造德育教育品牌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活环境,要促进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整合,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力求在家校互动中强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共同致力于打造优秀的德育教育品牌。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及日常表现。比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与家长是否具有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家庭变动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的成长状况等。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校研讨会,邀请家长参与讨论科学育儿的策略方法,共同探讨交流孩子的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现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在娱乐中增进感情,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班主任教师要与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合作,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倾听家长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配合家长共同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及不良行为。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心理素质较差,不良行为较多的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
        家庭与学校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双重育人环境的支持,家长与教师合力引导学生的品德与心理,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我们投入更多的爱心、耐心、恒心,满足每一位学生被关心爱护的需求,以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检验德育工作者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关乎着整个民族心理健康的提升与道德品质的完善。
        教师要自觉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因子,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提高思想境界;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优化改进教育策略;与家长展开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德育教育品牌。通过语言的开导、环境的熏陶、情感的内化、行为的矫正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崔连洋,于温柔.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中国教师,2018(S2):168.
[2]曾初珍.浅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新课程(小学),2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