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和阅读训练 李长英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李长英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两个方面的能力。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祁连山小学  李长英  810299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两个方面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尤其注重朗读训练,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精读甚至推进阅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在我们西部偏远民族地区的教学中,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略朗读训练的现象。民族地区学生从小日常交际语言为少数民族语言,在进入小学学习时多数听不懂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由此对课堂朗读有了畏难的情绪,害怕读错被取笑,因而不敢在课堂大声朗读。在学校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读让学生听,或者教师领读学生整体跟读的现象。这样,有些学生就会在读得时候随大流,浑水摸鱼甚至只动嘴不出声,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朗读、概括、组织语言,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民族地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理解课文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自信大胆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通过带入内容对比讲解,学生就理解了重点引导学生说,也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注重口头运用。口头运用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上好精读课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部编版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语言,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草原,对草原有着深沉浓厚的情感。


教师选择一些草原音乐为背景音乐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人文美、语言美、风光美,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三、激发学生课外读物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要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学习课文《蟋蟀的住宅》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蟋蟀的住宅如此精美,其他动物的住宅和生活习性又如何呢?”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知道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吗!”有些学生回答出了很多动物不同却有趣的生活习性。”教师接着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些学生答:“我在《昆虫记》那本书上看到的。”也有些学生推荐了《动物百科》等有助于小学生拓展课外知识的读本。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从课文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品读和审美能力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四季之美》、《桂林山水》、《美丽的大兴安岭》、《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通过配乐读想象读,分组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