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甘启红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格木乡小学  甘启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这篇文章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谈一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只关注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建立,因此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流于表面,无法抓住其核心内涵和深远意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推动课程改革的步伐,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所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接下来,我要就此谈一谈对于新课改之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策略的几点结论。
        1.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
        在学生升入小学之前都被父母宠着,所以作为小学老师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也要像这些孩子的父母一样任着孩子们的性子来。我的意思是老师要将把对孩子们的批评转化为对他们的鼓励,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犯了错误,也不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鉴于他们的脆弱心灵,老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耐心来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其次,老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对语文老师没有抵触。有些老师在开学第一节课就是一副非常严厉的面孔,但他们面对毕竟还是一群小孩。怎样提升人格魅力呢?我认为,在课堂或者课下多和孩子们交流,组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感觉和语文老师在一起有一种亲近的感觉。老师要多关心孩子们,不论是学习当中还是日常生活当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往往都是一些小事情,只要老师愿意接管这些小事,我认为一定会将这些事处理好。这样一来,学生会将老师视为自己的朋友,而非僅仅老师这一层关系。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增强了相应地也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教师教学语文首先就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比传授学生的知识更重要。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利用这样的方法,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基于学生学会基本的生字拼音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能够利用阅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3.1 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朗读主要是为了训练节奏、语感的掌握,体会作者的感情;默读是消化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将大脑吸收语言信息,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小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学生坚持主动探索的精神,积极的思考作出恰当的评判。
        3.2 求解性阅读。即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向学生明确地提出若干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理解文意,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以便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既要使学生思得其解,又不觉得易如反掌,而缺乏思考。
        4.及时鼓励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动力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学生,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会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
        4.1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4.2 关爱学生。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5.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保障。教师要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要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为标准。因此,老师不能仅仅一味地在课堂上传授书本的教条知识,而是要努力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给他们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自主地去探索知识背后的真正内涵和意义所在。这就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死板的“师讲生听”的模式,把充分的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
        6.运用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来看,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孩提时代,其心智发展还不甚完全,因此,在课堂中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环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效率。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安排多个不同的角色,并让他们以舞台剧的方式给大家表演出与课文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故事。这样,大家在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和情境下更容易对学习的东西产生莫大的兴趣。这种情景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研究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推动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韩爱莲,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J].学周刊,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