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冯思莹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 冯思莹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中围绕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做出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期望学生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之外,也可以实现多重发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实验小学  冯思莹  117000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中围绕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做出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期望学生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之外,也可以实现多重发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然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始终得不到落实,对此,在实际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当主动更新自己的思想,优化以往的教育形式,以便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打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 小学语文 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建构日益完善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关注学生成绩进步的同时,更加侧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迁移运用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层次。教师在和学生沟通互动的过程中,要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增进学生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与自主性。
        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重要性分析
        首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教学模式可为小学语文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提供合理有效的方向。在课堂中讲解基础语文知识,从而为小学生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提供有效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应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可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过程连接起来,突出语言知识积累的引导性和指导性;其次,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可为培养小学生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提供有利支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阶段,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效果对小学生后续学习生活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应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教师可有效培养小学生在朗读、默读、说话、写作、写字等多方面的行为习惯,从而对小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产生影响;再者,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教学模式可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有效途径。文化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小学生高尚情操和审美趣味、提高小学生文化品位、促使小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学习态度的基本内容。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审美情趣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审美能力是对相关人才提出的最新要求,基于此,教育人员在具体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确保语文学习能够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保障学生在进行审美鉴赏时,能够进一步发挥个人创造力,对其创新意识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例如,在《桂花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基于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所学内容,带给学生强烈的直观感受。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桂花盛开的场景,引导学生赞叹桂花雨的美景。随后,伴随悠扬的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本文的内容,并借助桂花雨的图片,强化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助力其掌握文本创作中“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真正地透过桂花看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和思乡之情。
        (二)组织合作学习,发展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达成学习目标。另外在小组合作当中,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思考,灵活利用已学知识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在学生群体当中构建良性竞争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完善。所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知识意义与知识体系建构。


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传统节日?除了文章涉及到的内容,你还知道哪些?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沟通互动的平台,活跃课堂氛围,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尽情表达并展示各自特长。再如,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小组角色扮演的活动,要求学生跳出教材,用表演方法感受文章中的人物,为学生把握人物的个性品质打下基础,也在活动中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
        (三)探究性教学法,鼓励学生思维发展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天性,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天性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展思维素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用评价与批判的角度分析问题。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出示了文章的一句话:“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这句话,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思考前后两个词汇对地球的描述是否矛盾?”在探究性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从文章找寻答案,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此时,一名学生表示:“这句话的前后并不矛盾,因为地球就像是一个蓝色的球体,蓝白相间的颜色仿佛一件纱衣,美丽极了。但是,地球上的海洋资源、煤炭资源、林业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知节制地开采,地球迟早会被人类挖空,因此地球也是易破碎的。”还有一名学生表示:“我认为这句话并不矛盾,因为‘可爱’描述的是地球的形象特征,而‘容易破碎’突出的是人类行为对地球造成的威胁,而且文章作者用了‘同时’这个词,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地球的可爱,又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呼吁人类保护地球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探究式教学法给学生布置了明确的探究任务,先让学生独立探究,之后组织学生集体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在集体探究中思维碰撞,并在问题讨论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对小学生思维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下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应有的常态。
        (四)基于核心素养,广泛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文化素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时,一方面,可借助课本的具体内容,讲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知识,从而在课堂中直接讲解与我国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学实效性较好;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课堂教学内容,积极扩展课外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从而为开拓小学生的文化视野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此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不能单纯用提醒或者督促的方法,应考察班级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具体的阅读书目,从而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可形成持续阅读、有效阅读的动力。例如,针对对于情感故事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为学生推荐《简爱》《基督山伯爵》等经典名著;针对对于悬疑故事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为学生推荐《福尔摩斯探案集》、《解忧杂货铺》等书籍,从而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外读物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提高课外阅读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做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在更新教育思想之余,优化传统教育手段,从而在打造健全的教育框架中,逐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姜秀丽.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郭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5):25-26.
[3]马真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24):24-25+28.
[4]程海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8):89.
[5]黄立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