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英语绘本教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邓琴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考制度的改革,英语课程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拾悦小学  邓琴  51840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考制度的改革,英语课程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的提高都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老师和学生不能满足于课本,而要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新的教学资源。而英语绘本故事图文并茂,故事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具有发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推理、理解记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绘本故事教学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很多老师觉得绘本故事篇幅太长,生词太多,教学过程繁琐,在实际教学过程那个遇到很大困扰而不能坚持。对于绘本教学的具体策略,我也是且行且思。
        现在比较流行的适合小学生的绘本故事有攀登英语系列、典范英语系列,big cats英语系列等。我最常用的是攀登英语系列。通常情况下,我将绘本故事教学分成三个部分,Pre-story, While-story and Post-story.
        一、Pre-story 激发兴趣,导入故事。
        在Pre-story 环节,我们最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Free-talk。与学生讨论一个与本故事主题相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图片,实物,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如要讲的故事题材与圣诞节相关,可直接出示单词Christmas,让学生对Christmas的所知畅所欲言。
        2.游戏铺垫。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所教故事主题相关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主题,如在教授故事Christmas Bread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猜人或物的名称的游戏,教师给出“an old man” “give presents” “wear red clothes and hat” 让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还能及时处理故事文本中的单词,扫除学生后面阅读时生词的障碍。
        3.预测故事。教师可以给出故事的封面或者给出故事主人公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猜测故事的名字,或让学生就图提出自己对这个故事想理解的问题。这样不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While-story 培养技能,理解故事。
        理解故事文本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故事文本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如粗读、精读、熟读、研读。具体教学中又常有哪些策略和技巧呢?
        粗读,Reading for general idea. 粗读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故事,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大意。可设计的活动有:
        1.Read and answer或Read and choose.教师可以提出能指向故事整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粗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或选择最佳答案。
        2.Jigsaw reading。教师把故事分割成几个语篇,鼓励学生借助关键词或图片对语段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进一步理解。



        3. Read and match 鼓励学生通过粗读讲故事中的核心图和文字信息连线,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精读,Reading for details. 要求学生仔细品读,抓细节,猜词义,正确理解词句意义,获取详细信息。常设计的活动有:
        1.Read and answer. 教师提出指向故事细节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仔细阅读文章。
        2.Read and judge。仔细阅读课文,判断答案与故事内容是否一致。
        3.Read and complete. 阅读故事,并利用故事中的具体信息完成表格
        4.Read and learn the new words.阅读故事,通过上下文或图片信息猜测生词的含义。
        熟读就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故事。在课堂实践中,一般可以设计以下的读中活动:
        1.Reading for fun.  让学生自由读,感受故事。
        2.Reading in groups。 让学生分小组读,理解故事。
        3.Reading in roles.  让学生分角色读,体验故事。
        研读就要求学生从所读故事中收到启发,活跃思维,体验情感。研读故事,教师可设计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故事。理解性问题指的是答案在文中,但不一定是现成的,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应用性问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故事文本中的知识组织语言。而开放型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才能得到答案。如,How do you control the budget at home?
        三、Post-story关注理解,促进发展。
        故事后的活动设计应该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如:
        1.Act out the story,表演故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感受故事的乐趣。
        2.Retell the story ,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Make a new story,创编新故式或续写故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开放性问题,为每个孩子提供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
        5.制作读书卡,注重平时语言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制作绘本。制作属于自己的简单精美绘本,让学校兴趣一直高涨,让自己的故事成为永恒。
        如孩子一样,我喜欢英语绘本故事。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英语绘本故事教学落实到最高效。在探索英语绘本故事教学的道路上,我且行且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