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模式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党宏叶
[导读] 学生在小学阶段,理解能力还正处于未开发时期,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记不可传统的将知识点进行“填鸭式”讲解。

新疆昌吉市第十二小学  党宏叶  新疆吉昌  831100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理解能力还正处于未开发时期,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记不可传统的将知识点进行“填鸭式”讲解。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的是大单元模式教学,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将有联系的、可以进行共同讲解的分为一个单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笔者在大单元模式下,对小学数学进行深度的学习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单元模式;小学教学;深度学习
        一、大单元模式教学的含义所在
        所谓“大单元模式”,最早出现在教学改革初期,当时的教育正经历新一轮的改革,教师也都是在学习中前进,讨论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模式主要的含义是教师将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新打乱组合,再根据实际的教学方式,重新规划成一些大的模块。在大单元教学模式当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为“展示”,让孩子在展现自我的过程当中,逐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且还能够学到新的知识,让孩子在课堂中收获成就感。通过“大单元模式”,可以让教师对一些重要的单元进行详细讲解,并且按照单元分类有计划地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大单元模式可以让知识点在脑海有明确的位置,对日后的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大单元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年的课程,甚至是三年的课程进行分解成大单元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打破课程界限,或者是打破年级界限,将一个月的内容划分为一个单元,一个季度进行一次总结,根据知识的相同性原则,把学生一个学期的课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在教学上要进行整个年度的安排,并且要让教师之前进行组合,从组织架构上晚上教学资源的配备,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平台。[1]
        二、大单元模式教学的四大特点
        (一)整体性。小学数学内容比较零散,并且知识点所包含的信息面广泛,因此在小学课堂利用大单元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将每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批量讲解,使数学更加有整体性。在新课改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将课本知识按顺序进行讲解,导致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法将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同质相关联起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只有死记硬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单元模式”将传统教学完全推翻,将课本内容进行板块分解后组成不同的大单元,每一个单元都具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但又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整体的教材当中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二)设计性。大单元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设计性,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仔细的设计,在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分析知识点在整本书当中的作用,甚至整个小学时期的作用,对知识点的重要性有所掌握;其次,要以大局观来设计教学要求和教学流程,对每一单元的知识都有明确的定位;最后,由教师队伍对每一章节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例如:笔者在进行四年级教材的设计时,针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其他教师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将四年级整个关于图形的学习分为一个单元,像“角的度量”也归属到图形的范围之内,让学生可以贯穿式学习。
        (三)突出性。想要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大单元模式,就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让每一个单元中的重点与难点都凸显出来,并且把整体知识框架进行标注,哪些为重点难点,哪些为了解知识,将重点难点突出,是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四)主体性。利用大单元模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之前熟知的知识上进行加固拓展,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更深程度的了解知识,激发学生兴趣。[2]其实不只是大单元模式教学,自从新课标改革之后,众多的教育都讲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在课堂上踊跃表现自己,教师作为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大单元模式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的实践探究
        (一)将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
        想要进行大单元教学,必须要求教师把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对课本上每一个章节都了如指掌,从章节中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至于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形,并且利用三角形知识进行解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画图、分析、解题,进而让整个解题过程更加清晰明了。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进行判断,如: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等等。这些判断题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在过程中穿插一些四边形的知识,强调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二)将单元重点作为讲解目标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模式学习时,需要明确列出哪些是单元的重点,并且把重点知识作为主要讲解目标,这样有针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图形与几何”这一单元的学习时,此前已经学习过许多的图形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一类图形知识都放到一个大单元,而这一大单元的重点就是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单元的讲解时,要在图形与几何上进行重点讲解,并且与其他图形的概念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要将图形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当中所见到的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些图形的真实性,将这些点、线、面所构成的图形与课堂上的物体相对比,比如:教室的黑板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状态,那么学生想象一下,将这两条边无限延长,会出现什么形状呢?以这种思考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三)将教学节奏掌握在教师手中
        尽管教师都是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授课,但是方案毕竟是方案,课堂上还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因此,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教师要能够将这些状况化险为夷,轻松转化为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要将教学节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然说小学课本的知识点比较笼统,但是有些难点还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反复讲解,并且在讲解中融入新的知识,这才是大单元模块体现的价值。[3]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时,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认为,长方体的上下左右是四个方向不一样的角组成的。这一想法是教师此前教学方案中没有涉及到的,面对学生的“无知”,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拿出真实的长方体让学生进行观看,并且讲解顶点是由三条边相交形成的。
        (四)将复习总结落实到学生身上
        在大单元模块学习当中,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复习总结,因为单元当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类似,在总结当中可以发现知识点之间的相同与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总结时一定要让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在总结中对知识点又加以巩固复习。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学生很容易把这两个公式混淆,虽然说课堂上提问时学生都可以回答正确,但是在实际做题当中,还是会频繁出错。教师可以在学习完图形的总面积之后,让学生对所学过的图形进行总结,进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采用“大单元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掌握教学节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并且设计合理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掌握更加牢固,时常进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缪建平. 读学 玩学 探学 写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J].  小学教学研究. 2016(02)
[2]刘荣荣.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  华夏教师. 2020(19)
[3]杨春金. 深度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新教师. 2019(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