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 代义娇
[导读] 新时代新要求,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提升,不可重头轻脚,看重主要学科,轻视冷门学科。

安徽省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代义娇  安徽合肥  231600

【摘要】新时代新要求,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提升,不可重头轻脚,看重主要学科,轻视冷门学科。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开展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
        新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尤其是适应新时代的人才是社会现阶段最为迫切的需求。因此,教育改革的推进刻不容缓。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填充式”的教学方式下的学习效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显得极其低下。教师必须要改革创新教学方式,顺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对实践要求高的学科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现今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和研究的必要教学方式。
        1.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
        1.1 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和家长都潜移默化的养成了固有的分值观念。教师和家长都一致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高分。所以,相对于语文、英语、数学这三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言,地理学科就显得不是地位低下了。在教师和家长心里,没有必要为了地理这门较为偏门的学科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是财力。在这样的思念观念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幅度下降,导致地理学科的教育发展无法有效展开。
        1.2 地理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在高中师资队伍里,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思想以及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的教师们都特别看重分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针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和反复的训练,而对于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有待商榷了。尤其是对于地理这门要求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到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1.3 地理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新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文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环境也在因为人类活动的扩大而在不断发生改变。地理是记录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间联系的学科。如果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依旧止步不前、缺乏时效性的话,那么这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同样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思路是否正确。
        2.如何开展高中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
        2.1 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在开展前,教师必须清楚的对活动的对象有着清晰的认知。野外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开展野外实践活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能更好的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因此,在策划野外实践活动教学时,必须遵守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1]。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差异以及身体素质的考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野外实践教学活动。
        2.2 以内容为基础,结合自然环境的共性进行教学
        在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的时候,对于活动地址的选择都是较为盲目的。要想充分发挥出野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在制定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地的自然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利用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与季节》的课程为例。结合当下的季节,根据季节中特有的自然环境,来对地球公转的具象表现来进行理论讲解。教师在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告诉学生,现在出来的季节是夏季,地球公转的位置距离太阳是最近的时候。因此,我们会感觉到炎热。那么在地球公转发生变化,转移到距离太阳最远的地方的时候,地球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通过对理论的讲解,以及自然环境所展示的实际情况来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拓展地理思维能力[2]。
        2.3 合理安排活动流程,优化野外实践路线
        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相较于课堂教学而言,区域性更广阔,自由度更高。因此,在开展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认真设计、认真制定,反复检查各个步骤、各个程序,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同时,在设计野外实践活动路线的时候,需要根据当下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路线优化,尽量避免陡峭,崎岖的路线,防止学生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为例,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间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3]。教师可以通过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来制定野外实践活动。在野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介绍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几年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茂密的松树林,但是经过几年的人类活动发展,这里逐步被改善成了现代人居住的小区楼。另外,几年前这里的小溪流,也因为人类活动的发展需求被填平成了大马路。所以,地理环境的变化与区域的发展一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合理的野外实践路线,可以充分发挥出野外实践活动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教学方式固然可以改变现有的教学问题。但是,在开展新教学方式前,教师一定要对新教学方式的理论,方案,流程等掌握清楚,切不可张冠李戴,胡乱套用。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全新教学方式,不仅给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苗晶. 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2):68-78.
[2] 张明明. 自然旅游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8(5).70-80.
[3] 陈春霞. 高中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案例开发[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22):299-3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