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陈以勒
[导读] 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具有关注学生学习以及教材和教学的规律性、系统性等特征。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温州新星学校  陈以勒

摘要: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具有关注学生学习以及教材和教学的规律性、系统性等特征。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所必需,同时亦是践行陶先生对新教师所要求“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正确认知单元整体教学与单篇教学间的关系,如整体与部分以及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等,并需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定、教学设计、难点突破、拓展延伸等方面采取科学的策略,才会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一、正确认识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与单篇教学的关系
        “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这句话明确了“知”对于“成”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在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开展实际教学之前,有必要充分认识单元整体教学与单篇教学间的正确关系。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整体”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即要关注单篇教学的“部分”与整体单元教学的“整体”间的关系,如以整体教学带路和指导部分教学,以部分教学服务和强化整体教学,最终形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如课标所指“教师应……加强教学内容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最终达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之目的。
        以教学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共由三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和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组成,构成了“四时景物”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则在单元说明中明确为:第一,“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第二,“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第三,“注意揣摩和品位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显然,单就某一篇课文,如《春》的教学,其目标设定是无法将诸多内容全部进行涵盖。
        二、进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普及众生”,使每个学生都“人人有得呼吸”,就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种“做”,至少应包括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定、教学设计、难点突破、拓展延伸等诸多方面。
        1.关注整体目标,科学设定单篇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由组成单元教学各部分的价值和意义决定的。即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应当突出整体与各部分间的关系,并成为各单篇教学目标设定的指引明灯。仍如前例,对《春》一文的“知识目标”设定“A 掌握课文的写景方法:(1)抓住江南春天的特点来描写景物。(2)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B 理解文中准确、生动的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就是基于单元教学目标“鉴赏性地研讨精彩段落,品味出作品的真味”而设定的。但同时,对于仍属该单元整体知识目标下的“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这一“情景交融”的写法,就不应再在《春》一文中列出,而应结合课文特点将其放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进行。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正是有了明确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内各单篇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才会更加明确,才会更加便于合理取舍。
        2.科学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单元教学设计应在把握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并应符合至少两方面要求:一是,要能够揭示出本单元内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二是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仍如前例,在“单元教学目标”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设定了“鉴赏性地研讨精彩段落,品味出作品的真味”目标之后,应明确要求学生“可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诗句,细细揣摩,看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如此优美动人的”,和“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的特点”。这一点,体现在《春》一文中,即是“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体现在《雨的四季》一文中,则是“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突破自读课文中的难点
        统编版教材的编写体系为整体实施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可行路径。它的编排注重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注重加强单元间的内在联系。
        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有两个议论文单元,即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两个单元有内在关联,第五单元是第二单元的延伸和深化。
        看篇章安排,两个单元共计八篇议论性文章,有立论也有驳论。第二单元的起始文《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辞。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并学习了演讲专题,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能够有效地衔接知识。
        每篇课文后的助学系统,课后的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阅读提示也系统地将议论文知识巧妙地编排其中。如《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题,试从第6、7段中找出文章中用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的关联词、设问句,并具体分析。《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题,要求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
        4.鼓励学生质疑,在拓展阅读中体验乐趣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六大解放”中,有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之谓,以使学生“能想”“能说”。对于教师,则又有“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望远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之说。因而,为着发掘创造智慧、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增加趣味体验,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应抓住机会,秉持鼓励表达的态度、通过讲解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总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与其把学生当填鸭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而单元整体教学正好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和效果。为此,深入研究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是件极其有价值的事。
参考文献
[1]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2]徐彩梅.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探略 [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8.
[3]徐进.优化单元教学 提高语文质量[J].吉林教育:综合,2016,2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