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柴丽丽
[导读] 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能力接受程度适当安排劳动教育,尝试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再慢慢延伸为“帮助他人、助人为乐”,并通过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材料,让他们获得劳动锻炼的机会。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柴丽丽  323000

摘要: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能力接受程度适当安排劳动教育,尝试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再慢慢延伸为“帮助他人、助人为乐”,并通过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材料,让他们获得劳动锻炼的机会。这一系列的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道德观,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教育;实践策略
        引言
        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正式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经常被忽视,通常幼儿只有被惩罚的时候才会被安排去劳动。因此,应加强幼儿的劳动教育,发挥劳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一、幼儿园中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幼儿劳动教育时间措施保证不够
        虽然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各个板块的综合教育,但是幼儿园给予幼儿的劳动教育时间和制度措施建设的关注程度不够。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教师不能保证幼儿真正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当前幼儿园针对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不利于幼儿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
        (二)劳动观念存在偏差
        在幼儿园中,部分教师的劳动观念往往出现以下两种偏差:一是“劳动是一种帮忙”。在幼儿园中,教师常常这样和幼儿互动:“谁愿意帮生活老师的忙,把杯子摆到杯架上?”“玩具掉了一地,谁帮我整理一下?”言外之意,这些劳动内容本应该都是教师的事情,跟幼儿没有关系,幼儿的劳动仅仅是为了帮助老师完成任务,而非幼儿自身的需要。二是“为了劳动而劳动”。有些教师仅仅将劳动定位为简单的值日生工作,或者是应付领导检查而安排的活动。更有甚者,将劳动活动当作一种负担或者作为批评幼儿的道具:“你表现不好,罚你去把区域中的玩具都摆整齐!”三是“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还有些教师虽然很认真地开展劳动活动,但他们往往会事先预设好劳动的内容和劳动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对劳动内容和劳动工具的确定上既没有话语权,也没有选择权,从而导致幼儿从还没开始劳动就被剥夺了“自由”的权利,也很难让幼儿萌发自主劳动的意识。
        二、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绕劳动教育组织多样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教师除了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劳动的价值内涵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趣味化的劳动教育活动进行教学,让幼儿对劳动产生相应的兴趣。兴趣的提升自然能够激发幼儿劳动的主动性,这是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首先,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常见的劳动项目组织活动。幼儿的年龄较小,生活劳动是幼儿在此阶段最容易遇到的劳动内容,也是幼儿需要依靠自身力量逐步适应、学习、掌握的劳动项目。教师在幼儿园围绕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劳动项目组织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例如,幼儿都喜欢美食,做饭也是家庭劳动的常见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幼儿厨房”这样的活动来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教师可以根据中华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需要吃月饼,让幼儿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月饼,并将幼儿做的月饼包装一下,让幼儿带回家中与父母一起分享。


在参与制作、分享的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劳动的幸福感和喜悦感,也了解了做饭的不易,从而懂得感恩。最后,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幼儿能够接触到的美食也越来越多,他们很容易出现挑食和浪费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解决上述问题的需求结合起来,通过让幼儿模拟农民种植作物这样的劳动,引导幼儿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作物的生产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成熟时间短的作物作为模拟活动的作物,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前明确此项活动的长期性特点,提前制订劳动教学计划,保证幼儿可以看到作物的全部生长过程。当幼儿切实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粮食,并将收获的粮食做成食物后,幼儿就能够对劳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地解决浪费粮食的问题。这种长期性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民伯伯的不易,还可以让幼儿懂得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以值日生形式,提高自主自律
        幼儿掌握了劳动技能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除了每个幼儿每日自身的生活需求,班级里也有很多的公共劳动任务,但是班级里劳动的机会是有限,不可能全班的孩子都去擦桌子,全班的孩子都去浇花,于是就出现了自觉能干的孩子有更多锻炼的机会,而那些还没养成习惯或者技能没有学到家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于是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也为了提高幼儿参与劳动的自主和自律,开展了值日生的活动,以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施展自己劳动能力的机会。首先,经过一番讨论与分享之后,小朋友把值日生应该做什么,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经过投票最终确定了值日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整理物品、分发餐具、擦洗桌椅、打扫地板、照顾花草,并讨论出每周的值日表,这样本周里所有的小朋友都有参与的机会。值日生试行一周以后,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有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孩子出现了“脱岗”的情况,于是孩子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孩子们决定以“值日完成请亮灯”的形式,让自己更好地知道还有哪些值日工作没完成,同时以日值日生组长带动的形式,优秀值日生表彰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自律性,果然经过这样的调整,值日生工作完成率高了很多,大家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
        (三)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意识
        首先,在进行劳动教育之前,教师要明确几点:(1)不能把幼儿当劳动力或把劳动作为惩罚的手段,劳动的目的在于教育而非强制性的惩罚,将劳动当作惩罚措施会激起幼儿的逆反心理,进而讨厌劳动。(2)劳动内容、时间、难易程度和劳动量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一直停滞不前。(3)重视幼儿在劳动中的情感体验,不挫伤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多鼓励、夸奖幼儿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方式,让幼儿更主动、更愉快地投入到劳动中。(4)劳动条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5)劳动要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教师只有注意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主观意识。其次,教师要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领域中,尽量多地提供劳动教育素材,进行劳动教育。教师应因材施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让幼儿感受劳动的不易,体会劳动的快乐,更加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在接受正式教育前的重要过渡阶段,对幼儿良好习惯和社会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幼儿园中幼儿的劳动课程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可以让幼儿通过劳动教育获得更多的生活知识。教师要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劳动课程教育的价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丽颖.浅谈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24.
[2]王浪.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8):60-62.
[3]林玉春.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1):93.
[4]洪亚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J].福建教育,2018(51):7.
[5].幼儿劳动教育新探索[J].福建教育,2018(47):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