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王尧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王尧
[导读]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与英语学科息息相关的就是文化安全。

陕西师范大学  王尧  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与英语学科息息相关的就是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生存的系统运行和持续发展状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学校外语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弘扬爱国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语言为载体,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国家安全;文化安全
        引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我们在具体学科课程中加强国家安全建设,不仅体现了社会经济制度与教育相互作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学校从多个角度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路径。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作用。从英语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发挥英语学科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作用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探索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具体路径。
        一、坚定教师文化自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国家安全知识的主要传播者,目前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国家安全学》、《军事理论课》等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还有高校依托“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由各年级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介绍。对外语教师而言,尤其是任教于中小学的外语教师,既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又肩负着帮助学生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职责。所以,这要求外语教师既要对本土文化具有扎实的学识,要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修养水平,又要具备专业的综合外语运用能力。只有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讲活外来文化。[1]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拥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讲活课堂。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思想,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关乎国家安全的时事要有敏感度。
        二、编写校本课程,提倡“英语+”跨学科建设
        在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加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仅仅依靠英语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各中小学可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以国家安全和文化自信为主题的校本双语课程。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团队要结合时事新闻和热点,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进而拉近学生与国家大事的距离,让学生并不觉得国家大事离他们很遥远,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我们不可忽略的是,英语作为世界上的强势语言,热点问题往往在第一时间能以在网络媒体上以英语呈现。为了利用好相关材料,老师可以先自行阅读,筛选客观的、合适的外语新闻或者视频素材,进行加工,使之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材料。[2]同时,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形势,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英语课可以跟历史课结合,用英语介绍史实,比如八国联军侵华、卢沟桥事变等屈辱史,抗日战争等奋斗史,来唤醒年轻一代的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三、从教学方法入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受功能主义语言学习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将语言的工具性视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属性,将外语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对语言技能与实用知识的掌握,这导致外语教学的中心就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发展。并且这种教育理念削弱了外语教育的文化本质与人文内涵,过分强调外语的“工具性”,而导致忽视了外语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容易学生在思想深度、人文视野的拓展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发展受限。只有把握好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我们才能更好地落实外语教学在常规教育中的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传统的外语教学一直贯彻语法翻译法,英语课堂也是贯穿着一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在输出,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输入的知识,没有主动理解知识。这导致课堂互动性弱,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逐渐引入到中国外语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步步设疑,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老师在教授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时,老师可以进一步给学生介绍其他中国传统的节日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引入西方的节日,如万圣节、圣诞节,让学生感知文化差异。
        四、开发隐形课程,扩大资源利用
        隐形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隐形课程具有潜在性。从学校层面出发,可以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讲座、主题班会等来对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比如,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复现奋斗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双语纪录片等。另外,国家安全教育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课外活动。陕西延安是一座充满奋斗韵味的城市,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神圣地位被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老一辈革命家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延安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延安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积淀的宝贵经验。红色基地和革命精神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从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是守护国家安全最好的防线。
        结束语:
        国家安全包含着文化安全,英语教育是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领域。在新时代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未来的教师,首先我们自身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作为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英语学科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不断探索和完善融入国家安全意识的英语课程建设体系,发挥青年一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于桂玲.外语专业教师如何坚持和传承文化自信[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1-2.
[2] 李长慧.谈如何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改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才智,2020(18):185.
作者简介:王尧(1998-),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