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 邵慧雅
[导读]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项目化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主要是因为项目化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还有利于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充分结合,进而使学生在有效的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海城第一小学  邵慧雅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项目化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主要是因为项目化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还有利于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充分结合,进而使学生在有效的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
        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的追求、持续探究的过程性、指向核心知识等重要特征,使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教授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应整合教材,引入项目化学习,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发展、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自主,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习内容的主题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项目化学习,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驱动性主题,以此作为基点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逐步解答学习中的疑问,同时将其组成新的知识架构,进而不断增强语用能力。小学语文课本具有十分鲜明的“双线组元”特点,无论是一篇文章的教学,还是一个单元的教学,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习主题的创设,或是将主题作为教学切入点进行教学。
        例如,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以“借助词语或语句,试着叙述文本内容”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教《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应把握文本主旨,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出现的两种称象方式分别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结合课文的重要词句阐述主人公曹冲称象的全过程,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玲玲的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主人公玲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致分析人物情绪所发生的变化,同时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得意”“伤心”“满意”等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最终明白遇到困难时不应气馁,而是要开动自己的脑筋,这样一来,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教《一封信》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前后两封信的内容,根据信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并说出原因,之后将信的内容整理出来,以此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主旨。教《妈妈睡了》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细细品读文本内容,将文本重要信息标记出来,并谈谈“妈妈睡着的时候是什么状态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解答课堂学习中的疑惑,将原本独立的文本变得更具关联性。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冲破原有限制,在知识迁移、多次练习中不断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活动的实践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收获语文知识上,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以及个人兴趣,切实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解答。基于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对词句有一个基础理解的同时,抓住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展开实践性学习。
        三、学习过程的协作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应建立学习共同体,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开展以“借物喻人”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教学中,学生对“父亲谈花生”这点存在一定的疑惑,学生不明白文中讲的是“花生”,为什么还提到了“桃子”“石榴”以及“苹果”等水果。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各小组分工明确,收集相关资料后,小组成员细细品读文本内容并展开相应的探讨,思考“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之处。通过切实的合作学习,学生更好地实现了语文的深度学习。而后,教师进行最后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想通过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明白“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朴实无华,它默默地给人们带来好处,文本虽然在谈花生,实际上说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最后,让各小组自主阅读运用“借物喻人”手法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四、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教师应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感受到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在学习中具备自主选择权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原则之一。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而阅读整本书则能够较好地落实这一工作。
        例如,教学《习作:推荐一本书》后,教师发现,班上大部分学生写的文章都涉及了金庸的作品。这部分学生对金庸作品的喜欢没有局限在影视作品上,而是更喜欢阅读原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武侠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项目化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并且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探究。对于这一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积极参与。有的学生探究金庸武侠作品中的诗词,有的学生探究金庸武侠作品中的地理位置,有的学生探究金庸武侠作品中的武术……不仅探究内容丰富,而且学生的探究方式也很多样。有的小组是以交流会的形式进行,有的小组是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有的小组是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进行……这一活动的学习成果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得,而展示成果环节又给学生带来一种别样的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注重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语文的价值与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楠楠.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13):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