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幼儿园“劳动育人”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王仁艳
[导读]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幼儿园  王仁艳  651500

摘要: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要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关键期,幼儿自身也渐渐形成强烈地参与劳动的愿望。通过开展适宜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劳动育人  幼儿园  劳动教育  策略
        劳动教育是奋进新时代的需要。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专业指导。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新时代的青年发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激发了中国人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新修订的《教育法》提出的教育方针,给予我们指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五育并举”,劳动教育也被提到历史新高度。
        为探索出有效的教育策略,我们确定了研究框架为“一根主线(以劳育人,为幼儿美好生活奠基)、两个结合(专题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相结合、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相结合)、三个内容(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技能与价值观)、四个品质(自理、自立、自信、自强)、五条路径(劳动育人环境创设、劳动游戏情景体验、劳动生活技能实践、劳动课程体系建构、家园社会教育同步)”,围绕以上框架内容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
        一、明确“以劳育人”的目标
        在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研究中,将目标确定为: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自我服务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探索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指导策略,丰富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适宜的劳动课程,初步建构园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目标的最终实现,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遵循 “两个结合”的原则
        遵循“专题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相结合、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如“能干的我”“我会做……”“我是值日生”“小帮手”等主题教学活动,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幼儿的“学习”也是“劳动”。幼儿的劳动教育既可以开展专门的幼儿生活技能实践,也可以在五大领域活动中渗入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的教育。如:在健康领域卫生习惯的培养中,就可以训练孩子正确洗手、如厕、喝水等生活技能;在语言中和社会活动中,利用文学作品,让幼儿了解劳动创造美的情景,激发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在艺术领域,孩子通过亲自动手创作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劳动创造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欲望;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种植观察农作物、花草从一粒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直到收获,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从科学小实验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科学知识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从而激发爱思考、爱动手的劳动习惯。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在他们自身的“劳动”中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实践技能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的。
        三、实践“三个内容”的活动,塑造幼儿“四自品质”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技能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就是从幼儿日常生活如洗手、洗脸、刷牙、吃饭、漱口、穿脱衣服鞋袜、如厕、整理玩具等等入手,培养幼儿的自理生活能力。生产劳动就是在园中指导幼儿在种养殖角种植农作物、饲养小动物,为植物浇水、除草、捉虫,帮助小动物清理房舍、粪便等;在有条件的家庭引导幼儿参与家长的生产劳动如种玉米、剥豆子、收洋芋等。服务性的劳动如在幼儿园做值日生工作、在家做一些服务家人、到敬老院做服务老人的事情等。


从训练幼儿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入手,将培养劳动习惯和“自理、自立、自信、自强”品质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
        四、“五条路径”有序开展幼儿劳动教育
        1.劳动育人环境创设,环境育人
        充分发挥园所自然生态、绿色环保的环境特色,创设“以劳育人”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设置专门的种植园地、小动物饲养舍以及劳动工具供幼儿种养殖使用;多种类的区域空间为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和操作提供条件;自然的绿色园区为幼儿劳动实践提供平台;宽敞的活动场地为幼儿学习收拾整理物品等劳动教育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等等。带领幼儿在走廊、墙面进行诸如爱劳动、劳动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等内涵丰富的劳动育人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化的熏陶。
        2.劳动游戏情景体验,快乐学习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渗透劳动教育最常见的方式。将幼儿的劳动技能融入游戏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充分运用视、听、嗅、品尝、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器官,帮助幼儿获得劳动方面直接的感性经验,在不断的感知体验中理解知识技能,激发幼儿对劳动知识的求知欲和劳动成果的获得感。如游戏“帮玩具找家”“给娃娃洗澡”“看谁做的好”“谁能当第一”“小能手”等,将叠被子、扣纽扣、系鞋带、穿衣服等生活技能训练融入其中,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3.生活劳动技能实践,习惯养成
        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开展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最普遍、有效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洗手洗脸、穿脱衣服、整理玩具与绘本、学会洗手帕、整理玩具、独立吃饭等,中班幼儿还可以帮助其他小朋友分发餐食,午睡后能够自己穿衣服整理被褥,户外活动前让幼儿自己系鞋带、扣纽扣等。大班幼儿学习清扫地面、倒垃圾、浇水、整理碗筷桌椅、修补玩具图书、摘菜叶、包馄饨等。将生活技能的实践融入在幼儿每天生活的点点滴滴,长此以往幼儿不但获得生活技能,还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习惯。
        4.园本课程体系建构,丰富资源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研讨交流活动,通过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专门性的劳动课程、渗透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游戏情景体验、劳动教育竞赛活动等一系列的交流研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梳理和提炼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为幼儿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劳动行为和习惯、形成劳动意识和品质提供丰富的劳动游戏课程资源。
        5.家园社会教育同步,合力共赢
        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靠家、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幼儿劳动行为从模仿、被要求的外在表现,到从内心形成行为的自觉。如,幼儿园和家长统一要求,幼儿上下学背书包和提自己的物品,如水杯、衣服、班级安排的小任务、自己的玩具等等应自己携带,不能让家长代包代办。幼儿在幼儿园能积极、主动的劳动,在家也应由家长分配一定的劳动任务,实现自我服务和为家庭服务的目的。社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充分利用社会环境,适时时势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实现幼儿劳动家园社会教育同步。
        总之,幼儿园开展“以劳育人”的劳动教育,不但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和动作的协调发展,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能促进幼儿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的形成,让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一雯等:新时代加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6月第6期;
[2]高雅达:幼儿园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38期;
[3]华萍:LAS项目课程——发展现代化幼儿劳动素养的园本实践探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20年6月第一版。
[4]陈友劼: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教师·上》2019年第03期。
[5]李丽娟:幼儿园儿童值日生活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考试周刊》: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究, 2019年4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