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观念的更新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纪丽绵
[导读] 时代在进步,课改在探究。幼儿园教育气氛空前活跃,我也加入了这一宏伟的队伍之中,肩负了时代给予我们的任务。

石狮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纪丽绵

        时代在进步,课改在探究。幼儿园教育气氛空前活跃,我也加入了这一宏伟的队伍之中,肩负了时代给予我们的任务。在教学生涯中,力求不断探索,随着自身成长,教育思想及教育行为已逐渐融入了课改精神,积极探索着可行的教育模式。
        一、课改中的教师地位
        课改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着变化,构建教育以“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指出: “在教育上,人格比学科重要,知识并不是目标,只有个人的自我实现才是目标。”我国学前教育,过去偏重知识教育,对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认识不够、尊重不够,而是把幼儿作为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来对待,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课改以来,我深深意识到观念的误点,在实践中自觉地树立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为理念。儿童观、教育观向着有利于幼儿健全发展的方向转变。以整体观看待幼儿,从知、情、意等多方面发展幼儿,加强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中,教师重在引发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中的不同,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幼儿自主确立分类标准,鼓励幼儿尝试二次分类,此活动教师的地位重在关注幼儿的分类思维,分类活动后给予梳理经验。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成为内在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于情境的专制者,由支配者变为支持者。
        二、课改中的课程选择
        面对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作为一个工作在幼教第一线的老师,如何选择课程、平衡课程、优化课程是我们所要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整合的核心意味着将教育中和教育相关的要素联系起来,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兴趣性。整合要注重各领域的整合、组织形式上的整合,最终整合教师的理念。于是我学会做个会挖掘活素材的教师,大千世界色彩缤纷,丰富多姿,孩子需要接触的知识无所不在,教师应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指南》中指出:“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在课改中,我学会了活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在课改中实现有效教学。如把孩子能够感知的,教师要加以筛选和挖掘,学会选择,学会应用,学会创造教育活动素材。因此,课程选择应符合幼儿的经验,因当课程目标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时,易唤起幼儿过去经验而形成新知识。
        三、课改中的课程准备
        《纲要》精神告诉我们: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这种充分准备不是先前那种教师过早地、单方面的个体的做好活动设计,而是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活动前,以制作教具为教学服务为目标转变为备幼儿能力为教学服务为目标。充分了解幼儿的前知识,思考活动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引发幼儿自主学习,考虑如何有效进行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心中树立教师和幼儿是活动的两个主角的观念,只有教师和幼儿都成为活动的主角,师生之间才可能平等对话。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孩子是在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中获得发展的。


老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其主要任务是善于通过观察和聆听,从孩子与环境互动中捕捉有用的信息,通过调整和变化环境,将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向深入。
        四、课改中的教育行为
        在课改中,新理念能较好地落实到教育行为中,教师们应注意改善教与学的关系,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观而言,教师由原来的注重教,转变为注重幼儿学,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在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原来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过程的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在教学中,防范“注入式灌输”,此方法不能顾及幼儿的特征,导致强迫教育,不利于幼儿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而应结合幼儿学习发展特征,注意激发幼儿兴趣,关注采纳儿童中心模式,即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利于幼儿内在动力的激发、个性发展和主体性发挥。改变以集体教育为主的教育形式,采用以小组活动为主。针对教育活动中的一些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
        五、课改中的评价
        反思这个词已经听了好多,平时也说了好多,到底要反思什么,你仔细斟酌了吗?反思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我审视和分析了吗?自己和孩子的互动过程反思了吗?我改变了在孩子中的地位,我尝试做到和孩子一样高,学会蹲下来走进幼儿,不再是以往那高高在上,望而生畏的“准老师”。在一日生活中,我努力寻找幼儿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进步,我就会迫不及待给予一介满意的微笑,让幼儿为自己树立自信。调整了与幼儿的关系,将师生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在与幼儿的相处中,我牢记《纲要》精神,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注重评价的多元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我尽可能创设一种“低压”甚至“无压”的语言交往环境,与孩子交谈中,我常常递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乐意说。与当孩子在玩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好吃的食物,开设了善于交往买卖的游戏:食品屋、宝源菜市场、宝源饭店。我反思孩子在活动中的交往能力、哪些孩子是善于交往的?哪些孩子是需要老师引导?教师提供的材料丰富吗?是否太丰富的材料反而抑制了中班孩子在游戏中的替代行为?结果就是这样,就及时调整投放的材料,提供半成品的材料,废旧材料使孩子的游戏情节更加丰富,用一个空盒子上面放两个方便面的空碗,就是煤气灶和锅子;利用半成品材料制作排骨、包子、扁食并进行大胆的推销,随着吆喝声,孩子们进入了游戏高潮,孩子们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互惠的同伴交往。我想反思是全方位的,时时刻刻、每天、每周、随时、随事、随人、随物、随地、随景的反思。
        家园同步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本前提,为了使家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融入课改精神,必须用课改的理论武装家长的头脑,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艺术。可以通过《家长讲座》让家长了解学园的教育理念,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教育动态。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不断进步;新课程伴我成长与进步的同时,更让我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新课程理念让我们每一个老师都重新回到了起点,谁先行一步,谁就会离孩子近一些,离成功教育更近一点,让我们共同走近二期课改,追求更好的教育方式,迎来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努力吧!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将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以更加美好的风姿,与新课程继续前行,在课改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明天的教育再谱新曲,为教育的明天更添华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