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先行 全面成长——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唐旭东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和渗透,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地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培养,加强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成长观念,不断地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

简阳市普安初级中学  唐旭东  四川简阳  641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和渗透,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地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培养,加强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成长观念,不断地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本文给出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线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对初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思想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上的鱼龙混杂的信息扑面而来,一些自制能力弱的初中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走上极端的犯罪道路。针对这类情况,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采取从实际出发,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今重点关注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材是推动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1],教材中就隐藏着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素材,利用日常的初中语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将环境保护的德育教育理念融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提炼,并将其与课堂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牧羊人》时,旨在让学生懂得“地球只有一个”的深刻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为实现将德育教育理念融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近期我国生态环境经受人类恶意摧残的画面,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在学生痛心疾首的目光当中,教师可以趁机为学生展示十年前我国生态环境生机勃勃的画面,以此来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污染方面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借助语文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并向学生适时地进行渗透[2]。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仔细地研读和了解课本上所有内容,努力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德育教学资源,以此来相应教材中的人文气息,帮助学生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放眼未来学习和成长,强化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的健康学习和成长。
        例如《最后一课》,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小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但是,对于部分缺乏有关战争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相对肤浅,对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产生一定阻碍。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经典抗日战争电视剧的视频或者录像,让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背景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几分钟的课堂时间来思考和联想“日本对中国犯下的暴行”,以此作为德育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慢慢滋生爱国情感。随后,授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我们的国家遭受了侵略,今天这一节课是我们最后一课,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将课堂的讨论主题升华到更高的层次,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个契机,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从而达到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可以同时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借助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内容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国民族的稳步成长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初中学生的文学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豪感,让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习俗产生热爱之情,实现初中语文学习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教学《杜戏》的过程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个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成员在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到底有什么,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随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铜仁地区“傩戏”的相关视频,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为学生细细述说有关于“傩戏”的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结合铜仁地区的风俗习惯来进行“傩戏”的理解,帮助学生将“傩戏”与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联系起来,以清明节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对崇祖文化和祭祖文化的了解,在无形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举办相应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初中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传统文化深入探究,实现寓教于游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实现初中语文文化认识和德育教育感性认知的双重发展。
        综上所述,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思想。基于德育教育理念,初中语文教师可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方法,鼓励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和反思现实生活,实现学生语言道德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个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佳. 以语文教学之方行德育之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 000(011):5-6.
[1]丁一杰.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中华少年,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