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孙璐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孙璐璐
[导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每个数学概念的特征做到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荥经县胡长保小学教育集团  孙璐璐

摘 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每个数学概念的特征做到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打开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问题;策略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将学生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科学的理性认识,然而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概念,例如长短、多少等,而这些数学概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眼里是没有概念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事实上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认知并不重视,这也就导致了作为刚刚接触社会的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接受起来比较的困难,无论是对于学生深入学习数学还是实践应用数学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小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理性思维并不健全,所以无论是对于外界的认识还是知识的学习都依赖于感性的认识。然而由于数学概念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抽象的數学概念转化成为感性的、可视化的形式,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将先主动的接受概念,然而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但是实际上由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念一知半解,并没有理解真正的涵义,即便在简单的练习中可以应用与理解,一旦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就很容易迷茫。
        2.孤立的进行概念教学
        虽然数学学科里面的涉及的概念很多,但是很多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如长与短、方与圆等等概念如果纯粹的进行单一概念的讲解,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然而事实上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于数学概念的讲解只注重其深度,而不注意保持其整体性,而结果就是学生对于所学的概念比较的零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而且使得学生综合应用也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3.数学概念归纳过于仓促
        正是由于数学概念比较的抽象,所以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就必须要反复的进行建构与解构,以此来引导学生准确的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而这也是在素质化教学背景之下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但是事实上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数学概念的建构与解构都非常的仓促,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自身的能力有限,对于数学概念的识知、理解与表达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是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于数学题目的解答,而了忽略了其中概念的细系化讲解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尚未初步感知,而老师却已经对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导致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1.将数学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的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也就是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想让小学生能够接受并理解数学概念,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反向将数学概念还原成感知的形式,并且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例如在“分数”概念的教学当中,教材对概念的描述是纯粹的文字语言,然而对于初次接触“分数”概念的学生而言依靠文字语言是无法充分把握其本质的,而此时运用图形语言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则可以大为改观,例如1/2、1/3等就可以用拼图的办法将一个完整的圆形或是正方形进行平均分割来表示,而“分数”概念的核心本质就是平均分配,理解了“均分”的概念,自然就掌握了“分数”的本质。
        2.反复建构数学概念
        正是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反复的建构数学概念以此来循序渐进不断的加深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首先在建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要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教学课堂,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引出即将学生的数学概念,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游戏或者猜想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其次数学概念理念并不具有唯一性,换言之并不是老师的讲解就是唯一的正确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去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概念并不是死板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交流来完善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并不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3.注重数学概念的生活应用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数学学习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回归到现实的实践应用当中,因此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和效果的判断不能仅仅停留在题目的练习和解答层面。“题海战术”并不能真正的让学生体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也不能使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处处有数学,要想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就必须要将数学概念融入生活当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大家的身边,通过一点一滴的实践积累来切实提高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能力。
        总之,小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群体,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概念教学的特点,而且还要注意小学生群体的生理特征。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概念的建构与解构,将生涩的数学概念以直观、感性的形式还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将概念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正所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生产生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概念与生活的关联性,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是灵活多变的,而并不是死板。也只有通过多种方式使小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才使为深入学习数学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妍.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8(1).
[2]傅梦丽.巧用教学艺术化解教学难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