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手偶表演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 宋君霞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融入游戏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授课、学生听课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老竹民族学校  宋君霞  323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融入游戏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授课、学生听课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妙用游戏,不但能够使小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因此,对教师而言,要学会巧用、妙用课堂游戏,利用游戏不断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章对趣味手偶表演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趣味手偶表演;小学生语文;学习影响
        引言
        游戏化教学倡导寓教于乐,更符合小学生的天性和发展特点,更有助于小学生去吸收、理解语文知识,也能实现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给小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越来越多的课业任务。因此,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也开始尝试引入游戏化教学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优化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趣味手偶
        娃娃是指用手指制作的玩具,通常用于一些当地的戏剧表演。手偶表演指的是一种新的结合手和表演的表演,在这种表演中,演员们的服装中使用手套来表演手偶表演,可以与音乐、舞蹈和故事相结合。有趣的手偶表演有舞台、对话、视觉、易用性、表演和乐趣、合成等特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游戏娱乐性过强
        近年来,“快乐教育”的理念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教育应该带来快乐”是毋庸置疑的,但绝不意味着娱乐性可以取代教学性。自游戏教学法推广以来,小学语文课堂上时常出现娱乐性过强的问题,学生在游戏的吸引下精神过度兴奋,忘乎所以,无意识地违反课堂纪律,有碍于课堂教学的推进[3]。在使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一旦没有把握好游戏的“度”,便会让课堂教学陷入娱乐化的境地,导致学生眼中只有游戏,看不见学习任务。
        (二)未充分活跃课堂
        小学阶段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得如火如荼,但是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并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很多教师不了解如何活跃课堂气氛,长期下来课堂就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上都是语文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犹如一潭死水,并不能主动参与其中,且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课堂气氛更是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三)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注意课堂纪律,坐在座位上不能够交头接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另一本书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教师所提出的语文问题,但是由于学生思维不容易集中,所以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板书教学既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天赋,也不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优势,所以教师会忽视了学生学习技巧性的培养。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实施教学活动时,通过借助本学科的特点向学生传授更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升,部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采用的教学课件利用效率不高,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问题。
        三、趣味手偶表演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依靠视觉思维,通过直观的东西学习直接体验。大多数学生容易被真实的新闻吸引小学语文班的教学是通过有趣的手偶表演进行的,这种表演使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操作等方式感受到真实的感受。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节目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加深他们的印象。


例如,在儿童梦想游戏的创新中,教师就可以将手偶戏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儿童了解乌龟比赛的故事和寓意,这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手偶戏尚未在语言教学中得到推广,所以手偶戏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新颖和有趣的东西,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和使用手偶戏,增强学习体验,加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小马过河》这一篇课文角色丰富,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人物多,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却富含哲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情境,让学生饰演不同的手偶角色,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饰演。在积极有趣的环境中让自己的语言得到锻炼,特别是让学生学会去把握课文里每一个角色的真正情感,如针对小松鼠的这个答语:“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要提醒学生注意到小松鼠这个角色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小松鼠翘着她漂亮的尾巴,睁着圆圆的眼睛,很认真地说。”所以要用一种认真的语气去将这个对话表现出来。而对于小马最后在说:“谢谢您!妈妈。”这句心里独白就要引导学生将小马对于妈妈深深的感谢读出来。这样的情境之下,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整个情境带动下,学生才能真的进入这个课文中的每个角色中去,体会到每个角色的真正情感,最后理解课文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大都天真活泼,大部分都喜欢炫耀、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祝贺。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老师可以积极为学生树立角色扮演的场景,在小学语言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戏剧表演,需要注意的是戏剧表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例如,在讲授童话《狐狸和乌鸦》时,可以用手偶表演的形式来做。通过参与、实验和观看手偶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中通过轻松愉快的对话和表演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手戏表演,给他们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走向阳光灿烂的天空,重新找回生活中的自信。
        (四)增加课堂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行为状态还没有固定,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充足的好奇,相较于成年人,他们的思维较为单纯,并且在体味世界时,主要是通过观看动画片和游戏的方式探索世界。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更好地理解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从游戏中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将所学知识融合到游戏里,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知识和游戏结合,通过更加生活化的游戏吸引学生关注,使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比如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手偶剧游戏,首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由小组内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后由每个小组上台表演手偶剧,再相互之间打分,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小蝌蚪的心理历程,并且通过表演的方式探究和思考。当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所希望表达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地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创新自身,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游戏,以便于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融合到游戏当中,使学生通过游戏的体会教学内容,以更加轻松愉悦的方式吸收知识,提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手偶表演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通过趣味手偶表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用趣味手偶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弟.让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大放异彩[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22.
[2]徐珍.小学语文游戏化趣味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54-55.
[3]马玉婷.游戏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20(12):70-71.
[4]张玉鸿.趣味手偶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甘肃教育,2020(19):166-167.
[5]李玉琼,刘丹,汤雨鑫.趣味手偶表演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0(07):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