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形结合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韦立群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引导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九小学  韦立群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引导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难点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加上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和完善,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难以理解单纯的数学知识讲解,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低下。对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复杂抽闲的知识简单化,以此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困难,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形结合;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较为薄弱,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都不够全面,加上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会遇到较多的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算理等方面的数学知识时,难以通过自身的思维实现知识的形象化,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数形结合的思想是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思想,如果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渗透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指数数等多种方式更加直观清晰地感知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1]。对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和探究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形结合教学的有效方法。
        1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
        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是将数学理论知识、数学空间结构以及平面图形等进行整合,让抽象化的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数学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是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的重要体现。另外,数学学科一直以来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是具有较强的理解难度的,学生实际解题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数形结合教学形式的应用,教师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这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调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2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形结合有效教学策略
        2.1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口诀
        数学加减乘除口诀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基础知识,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加减乘除口诀的讲解,大多数教师都为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机械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长期记忆和灵活应用,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厌学心理。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数学口诀,教师在数学口诀教学中需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例如在学习乘法计算的数学教学中,面对3×5=15这样一道乘法运算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乘法转换为之前学习过的加法运算:3+3+3+3+3=15,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15个乒乓球,将其分为5组,每组有3个乒乓球[2]。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计算出答案,学生通过5个3相加得到15个乒乓球。每组的乒乓球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有3个乒乓球,一共有5组,也可以用3×5表示,得到了15个乒乓球。在数形结合思想指导下,教师利用乒乓球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含义,不但能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
        数学概念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概念是对数学现象的抽象概括,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通过成人化的口头讲解教授数学概念,之后再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机械化的记忆。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数学概念的含义,无法将数学概念灵活应用到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为了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降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线为学生直观地展现各个数字,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带有箭头的数线,越靠近箭头方向表示数字越大。之后教师再将1-20之间的各个数字在数线上展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11-20之间各数字的大小[3]。在数线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13和15哪个更大呢,比16大的数字有哪些?”在数线的辅助教学之下,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和深刻的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3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免存在一定的 学习困难,对于抽象知识的学习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形象,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以此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解题方式以及算理等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从而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君. 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形结合应用的研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7):82-83.
[2]王小伟.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应用[J]. 明日, 2019(9):0283-0283.
[3]文昌芝.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1):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