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王利娟
[导读] 群文阅读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实现了课外阅读的拓展。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王利娟  063021

摘要:群文阅读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实现了课外阅读的拓展。但是,在群文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群文阅读不够了解,甚至部分教师的理解也不够透彻,使得群文阅读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加剧了学生的阅读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引言
        在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同时,还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行了强调,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并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最终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目标。面对这一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还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借助群文阅读这一新型的阅读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指围绕某一或多个主题就大量相关文本进行阅读。群文阅读本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主体性以及整体性。其中开放性指通过大量文本突破传统阅读教学中单一文本的限制,同时也能实现对单一主体的限制,能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开放空间,从根本上促进阅读教学的全面创新和变革。而主体性则是指群文阅读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同时强调对学生思维、知识、技能、情感等的全方面培育,是基于以生为本理念而形成的先进阅读教学模式。至于整体性则是指在围绕特定主题的前提下将大量文本进行科学整合,充分挖掘不同文本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大量文本对学生阅读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文本感知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等的全方位发展。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意义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灵魂以及核心,对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进而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于生活实践中,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教师需要关注阅读对学生的重要影响,鼓励学生主动接触优秀的文章作品,进而帮助学生感受与体验阅读的魅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关注简单的知识灌输,无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比较浅显和片面,难以构建比较健全的阅读体系。相比之下,群文阅读则能够突破这一不足,通过阅读训练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获得更多阅读收获及领悟,意识到语文阅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群文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群文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在解题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高效和通畅。语文教师需要抓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具体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来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及技巧,真正实现灵活运用和举一反三。
        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和策略
        3.1合理确定阅读主题
        群文阅读的核心是主题,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围绕特定主题针对大量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合适的主题,往往能够令群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成效。反之在主题选择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的话,则会严重影响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正常、顺利、高效开展,不仅无法有效发挥其优势,更可能适得其反,导致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故而教师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阅读主题。一般来说,阅读主题的确定应当根据阅读教学目标、教材、学生身心特征、学生兴趣爱好、学生阅读能力等进行综合考量,尽可能选择最合适的主题,为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实施奠定良好根基。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生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等因素,对群文阅读教学主题进行合理思考。由于初中学生大多对历史、科学、文学、美术、影视、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感兴趣,同时基础积累较为薄弱,社会经验欠缺,阅读能力有限,故而教师便以艺术领域人物作为主题,搜集并整合相应的文本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以适合学生的主题取得了良好阅读教学效果。
        3.2通过群文阅读,拓展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其中的深层含义,这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无法更有效地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层内涵,只能对浅层内涵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施群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广泛了解各类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经验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入多篇与教学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主题内容的理解时,可以提高他们对教学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顽强、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师需要开展多篇与珍爱生命主题相关的文章阅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命的力量。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
        3.3进行合理的指导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彻底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限制,但是由于一次性呈现的阅读文本数量比较多,而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常常出现无从适应的现状。面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引导学生在借助正确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例如,在“寻找线索”的群文阅读中,针对《阿长与山海经》《散步》《养花》《我家的男子汉》四篇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将《我家的男子汉》作为主要阅读文本,借助精读的模式展开阅读,并分析文章的线索。而将其他三篇文章作为次要文本,指导学生借助略读的方法,总结出文章的线索。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还应指导学生将多个文本视为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4创设成果展示区域
        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是为了促使学生形成终身阅读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化被动为主动,不再被教师催着阅读,而是自觉阅读,并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内容,体会阅读情感的多样性,成为一个有着充沛感情的人。教师在群文阅读中,要为学生创设成果展示区域,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等分享给大家,推动学生交流互动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成就感。学生在成果展示之前,是要经历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可以说,是教师验证学生阅读效果的有力举措。教师在学生展示成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文中某一句话、某一情节的理解,通过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将文中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理解等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成果和阅读成就,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行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结束语
        通过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还能让教学形式得到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学生要想全面发展,教师还需要充分重视阅读的作用,不断地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助推学生更好地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金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4}(35):92-93.
[2]安其祥.群文阅读,拓宽阅读教学新视野[J].山西教育(教学),2020,{4}(12):67-68.
[3]庞娟娟.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4}(49):51.
[4]李贵云.浅析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4}(12):28.
[5]胡生勤.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12):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