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王丽萍
[导读] 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与改革下,课证融合改革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并且需要加强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优化教师团队,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良好的改善,从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

辽东学院  王丽萍  辽宁省丹东市  118001

摘要: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与改革下,课证融合改革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并且需要加强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优化教师团队,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良好的改善,从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在课证融合改革下,要严格管理幼儿教师的资格证,并合理调整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师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改革策略,有效优化教师团队综合素养,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团队。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考试;课证融合;改革探究
        前言:在国家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背景下,从事教育工作都需要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这让非师范学校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进行相应的竞争,从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虽然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但是面对大量考生,也让教师资格证考试更加严格,考试通过的难度更加大,这既是学前教育教师的机遇也是一次挑战[1]。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高校学生也将面临专业能力与就业选择的双向考核,这也是教育人才审核的标准,学生更应该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专业水平,从容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因此高校也应该注重课证融合改革,让学生能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与教师资质证的高度融合,有效提高办学的水平,也能让教师更加符合国家的相关需求,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现状分析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课证融合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应用的效率与质量,也让建设高素质学前教师队伍产生一定的困难。
        (一)课程内容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存在出入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全国师范类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2]。但依旧有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由于参与教师资格证考试较晚,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依旧采用传音筒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且学生对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并不了解,从而导致专业课程与考试内容出现偏差,使学生参加考试更加没有目标,也让考试更加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让考试通过率大打折扣。
        (二)师德教育与专业理念被忽略
        师德教育与专业理念被很多高校所忽略,学校更多加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往往认为师德教育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没有太大作用,因此将其并入到其他课程中,这就让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念培养与师德教育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高校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下降,不能有效为教育事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三)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专业理论课程相对薄弱,而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而专业理论课程占比较小[3]。同时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学习的特长却不利于对幼儿教学,比如一些学生选择民族歌曲,却连儿歌都不会唱。还有一些教育技能不能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提升,使学生在学前教育工作中不能正确熟练使用计算机,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学生实践过于表面
        在高校进行教师职业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太多,会导致幼儿园实习活动更多的表面化,而没有对学生进行监督与指导,这也对课证融合造成一定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训练,也让教师资格考试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学生就职。



        二、教师资格证考试下课程融合改革的策略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对高校进行课程融合改革,不仅需要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模式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改善,同时也要加强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并优化专业理论课程,从而有效完善课证融合体系,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一)以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中心对课程进行有效改善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对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模式进行充分的分析与了解。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教师应该对笔试部分的“保教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两个内容进行相应的教育,提高学生教育理念与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素养,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面试环节的教育,让学生心理素质、仪容仪表等发面得到良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容易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4]。教师也要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在笔试过程中,一类题型为选择题,这些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该对学生教育其答题技巧,并让学生将知识点内容掌握清楚。另一种是联系实际的论述题,教师应该将课程中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考点知识进行整理,通过真实案例或者是信息技术收集素材吗,让学生观看资料来了解幼儿园实际工作,并引导学生对幼儿园工作进行评价与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有效提高学生考试的效率与信心。
        (二)加强师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师德,也就是自己职业道德以及思想品质,这也是教师职业标准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也要对学生师德相关的内容进行考核。因此在课证融合改革中,高校应该对学生师德教育和专业理论教学进行有效地加强,从而让学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兴趣,也要培养学生学前教育工作相关的专业能力,让学生更加适合幼儿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5]。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却对教育工作并不适合,这样会对学生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同时通过良好的师德也能通过学生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影响幼儿,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对课证融合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三)优化专业理论课程,促进课证融合发展
        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中,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有着很高的占比,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断扩大课程范围,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让课证能够高效融合[6]。为了保证学前教育课证融合,学校应该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占比进行良好的调整,增加更多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教育法规等内容,并将课证融合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高效运用理论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幼儿教育的专业素养,更好的服务与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能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合理利用到实践过程中。
        结束语: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课证融合的改革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模式,从而更好地对课程进行相应改革,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师德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使学生幼儿教育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促进课证融合的发展。作者通过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改革探究,意旨为课证融合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学生更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苏一波.教师资格证改革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合”的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20,9(16):124-126.
[2]金红华.语文教育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探讨——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26-28.
[3]刘秀红.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J].林区教学,2020(02):33-35.
[4]范永丽,滑红霞.国考背景下师范院校“课”与“证”的博弈——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46-48.
[5]朱秀芳,罗祖奎,郭宇超,任峻.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地方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凯里学院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7,35(06):148-151.
[6]王慧敏,康健.基于职业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11):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