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及施工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托娅
[导读]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象征,也是城市的标签,彰显着科技、文化和教育水平。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托娅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象征,也是城市的标签,彰显着科技、文化和教育水平。博物馆属于非盈利性质,更是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宣传文化及教育的积极作用。结合博物馆结构及功能来看,博物馆建筑的展示陈列设计十分关键,然而在博物馆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亟待改进,不断完善博物馆展陈功能。本文旨在探讨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及施工中常见问题,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对策
        在我国大力倡导和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新形势下,博物馆展陈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以物为本”,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1]。博物馆作为宏观建筑和公益机构,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刻画现在、描绘未来的伟大使命。为突出和彰显博物馆展陈功能,应从前期的展陈照明设计及施工着手,在实际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举措,既会埋下安全隐患,又影响到博物馆正常使用功能。因此,鉴于一体化理念,本文分析影响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及施工影响因素,对保障博物馆长期运行及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博物院展陈照明中设计及施工的常见问题
        1.1眩光问题
        眩光问题十分常见,该问题会降低馆内作品的展陈效果,使参观者视觉体验较差。眩光问题,从光学原理角度分析,是一种光污染,是由光与光之间的纵横交错引发的污染现象,人们在观赏展品时会感到头晕目眩,这样一来,展品的能见度和可见性就会降低,,无法完整地展示形态结构。博物馆展陈照明体系的构建涉及到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如果未对灯光进行对比,或是照明系统缺乏层次性和渐进性,会直接导致眩光问题。
        眩光问题大体上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人们肉眼可见的眩光现象,第二种是因反射性引发的眩光情景,无论是哪一种眩光类型,都表明光照和展品之间结构不合理,长此以往加大光折射问题,降低参观者的参观和鉴赏体验。比如,有些博物馆因增设透明玻璃,忽视玻璃透明反光问题,直接给展品状态造成影响,使参观者失去参观兴致[2]。
        1.2均匀性问题
        照度均匀性,作为单位面积内光照的重要参考指标,应保持高度均匀性。一般来说,如果照明光线平均分布,会显著提升光线强度,满足参观者的观感需求。结合光学理论,照度均匀度接近于1,此时为人们最佳的观赏状态,使展品状态及结构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给人们舒适愉悦的视觉效果。如果照度均匀度不符合此标准,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展品失真问题,再加上人们长时间处在视觉疲劳下,无法发挥博物馆正常展陈功能。



        2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及施工对策分析
        2.1反眩光对策
        为从有效解决眩光问题,先要控制和调节馆内上方灯具的亮度,可增设感应功能,使亮度结合不同展陈场景随意变换,在满足展品展示真实形态及结构的基础上,又提升了观赏效果。针对出现的眩光现象,馆内可采取增加发光面积的做法,借助于光扩散传播的手段,降低参观者的视觉刺激。值得注意的是,馆内工作人员应合理把握光扩散的度,遵循适度原则,如果光照扩散面积过大,会降低文物的能见度,对此应在前期施工阶段就要考虑光照因素,除了在格栅上增加灯具数量外,还要注意将灯源绕开参观者的直视范围,减少光线的干扰。因此,上述做法都是降低眩光产生行之有效的举措,有助于为参观者积极打造和谐融洽的观赏环境。
        在博物馆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一旦存在条件有限问题,光源难以符合文物展陈及保护需求,除了及时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及保护措施外,还要控制光辐射给文物带来的危害。比如,在增加透明玻璃时,可选用具有防紫外线性能的特质玻璃,这样一来,光在介质的作用下,会被介质吸收掉。具有防紫外线性能的特质玻璃,富含铅、氧化铈及氧化钴等成分,会降低光辐射的波长,减少光照吸收的亮度,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而采用普通玻璃,无法抵御紫外光给文物带来的侵害[3]。
        为了控制眩光问题给光照带来的不良影响,除了采用特质玻璃保护文物外,还可以增设有机材料,发挥这点紫外线的效果。有机材料的用途,与紫外滤光片功能相同,除了吸收掉紫外线外,还能使光照亮度更加合理。通常情况下,紫外线吸收剂的有机材料富含苯酮类、水杨酸酯类、受阻胺类等,在使用这些有机材料时,主要有三种应用形式,第一种是将这些有机材料制作成薄膜材料,发挥紫外线吸收剂作用;第二种是将有机材料均匀涂抹在灯具外表或是玻璃上,增加抵御光辐射功能;第三种是将紫外线吸收剂混入到玻璃生产中,制定特效有机玻璃,在光源和文物之间发挥遮挡作用。
        2.2照度均匀性对策
        如果是形态结构较大的展品,极易在光照不均的情况下,降低观赏性能,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可在施工阶段中杜绝将大量光源安置在展品上方的行为,或是增加光线柔和的灯具,如使用多个小功率灯具替代,使照度保持均匀性。同时,在对文物展品进行照明设计时,应采取光源层次叠加的方式,使展品高度高出四周照度,便于解决照度不均匀问题。此外,在制定照度均匀性对策时,应注意的是,并不是照度越高效果越佳,而是要结合展品实际做出调整,使其更具层次性,增强参观者视觉效果[4]。
        结束语:博物馆展陈照明及施工阶段,常见问题有眩光问题、均匀性问题等,在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要结合光学原理,使反眩光、照度均匀性对策更加人性化,要处在保护文物和突出文物功能的角度上展开工作,将“人本”理念植入到设计及施工中,不断完善照明环境体系。因此,为增强参观者视觉体验,发挥传承文化和精神作用,展陈照明设计要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杜子文,厉笑余.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及施工中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9,No.560(24):24-25.
[2]柴丽平.文物保护视域下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研究——以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00(002):118-119.
[3]林怡、曾宪宪、陆文虎.上海历史博物馆公共大厅百子大礼轿展陈照明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No.259(09):6-9.
[4]张帆.探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作用与空间利用二者的融合[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No.183(12):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