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策略 龚一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龚一敏
[导读] 家国情怀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对中国社会的总体环境和总体发展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  龚一敏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家国情怀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对中国社会的总体环境和总体发展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难以磨灭的价值,并且又受其所处的时代不同的原因,“家国情怀”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也各有其特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的教育,无疑是符合当今的时代要求,也是我符合现阶段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整体趋势。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渗入策略
        引言: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将家国情怀教育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辨识能力、是非观、正义观,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这对于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并且,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家国情怀融入到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的有益之处有着明确的说明。
        一、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的问题
        1、所讲深度难以把握
        家国情怀由古至今都是一个较为沉重的话题,这完全不是一节简单的历史课就能够说明的,其所包含的历史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些历史学家穷尽一生所钻研的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学生也会是半知半懂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完全达不到教育部所要求的,并且,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不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挖掘,学生就有可能全凭借自己的理解来解读家国情怀,而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认识偏差,这其中将有可能带有错误的认知,进而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个人素养的提升,深入讲解家国情怀或许能够提升学生的素养,但是,深入讲解,又是完全不符合高中生的接受认知范围,会让其产生历史学科过于深奥的感觉,更严重的后果,则会使得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厌弃心理,认为历史学科过于困难,学习过于吃力,这就是完全是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对于家国情怀融入到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度量是很难把控的,这也是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历史学科教育中的教学现状之一,为了不过于降低教学质量,解决各个地区各个阶段的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2、所教时间难以把控
        高中生是相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受时代因素的影响,与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分歧,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真正地认识到家国情怀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无疑需要解答学生产生的各种疑惑,这就造成了教师授课时间可能会被拉长,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的推进。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相对于培养家国情怀,也更需要拥有适应高考环境的知识储备,但是,家国情怀做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在历史教育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就使得教师针对教学任务的安排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何让教师能够游刃有余的在把控教学时间的同时,又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后来的每一堂课都讲的比上一堂课精彩,有效地解决时间把控问题、核心分布问题,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与效果。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的策略
        1、创造氛围,提高理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的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各个地区都开始引入了多媒体设备,使得教学方式得以改变,也让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对多媒体的有效利用不仅仅是最大程度地节省了教师讲课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了授课氛围。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结合当时情景,通过营造整体的氛围,来感受先辈们对家国的情怀,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将家国情怀教育渗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全球联系的出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对于书上所说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以及早期的殖民扩张等知识点,都只是利用文字的形式,简单地呈现出来,学生并无法直观的理解和体会到当时的历史情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当今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在教师营造出的教学氛围情景下,更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氛围的创造是在辅助教师将家国情怀渗入到历史学科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的相应的历史知识,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也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步伐。
        2、逐步深入,层层递进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阶段,如果教师利用多数的时间来为学生讲解家国情怀,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他们很可能会产生与教师作对的心理,开始反感教师所讲的家国情怀,而去相信错误的讲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其中的度量,在贯彻落实家国情怀融入到历史学科教学的策略时,能够逐步地、由浅入深地将所学知识与家国情怀有效地结合。
        高中生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向往英雄,更容易调动学生潜在的爱国情怀,虽然现在正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更加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比如,在讲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时,其中所涉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教师完全可以从中选出一位英雄来向学生介绍,从其事迹出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人生价值和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其中涉及的人物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英勇表现,与现在所提倡的家国情怀并无不同之处,邓世昌的事件完全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时刻提起家国情怀,进而引起学生反感的。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一起在历史事实中探索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由教师进行引导,适时推进与停止,更能够促进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融入,也更利于家国情怀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结语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策略仍然需要不断的从实践中检验,不论如何,家国情怀的融入是有利于学生知识量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各个地区虽然实际情况不同,所用教材不同,但是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差别并不大,这就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实践难度。因此,家国情怀对于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相互成就,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张小霞.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35):80-81+84.
[2]何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0):151-152.
[3]杨灵.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新课程(下),2018(10):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