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曾路 刘小凤
[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演变、发展、沉淀而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的心中,它是中华民族的魂魄与血脉。

成都医学院  曾路  刘小凤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演变、发展、沉淀而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的心中,它是中华民族的魂魄与血脉。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十分迫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统一、多元的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师生心中,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与内涵,是鞭策民族继往开来的内在驱动力。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中最集中的体现。高校肩负着孕育祖国的复兴、民族未来的使命,对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间的联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历代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并且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共同之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将传统文化有机地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针对性的进行传承。
        中华文化由着最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反映了中国人民最朴素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理想,因此它是民族的。中华文化在内容、形式与功能方面又是多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民族的、多元的传统文化根植于弘扬民族主义、爱国精神等教育教学活动当中,这对于丰富师生精神世界、培养师生气质涵养有显著作用,民族精神也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建成爱国主义思想。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在如今这个知识有着碎片化、泛娱乐化倾向的时代,系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全面性的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历史、政治等学科进行整合,优化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情感,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正面评价,孕育出热爱中华文化、崇尚中华文化的大学生,培养出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的社会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路径及方法
        1.充分发挥高校中各主体对思想政治的自主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是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意识的最直接主体。教师应从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入手,将传统文化融入带进课堂,带进学生的生活。高校应该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分的教学需要与保障,积极探索思想政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机制的建设。
        高校的学生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组织自主力。高校的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共产主义青年团、学生会、学生社团。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认为学生组织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引导学生组织,尤其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活动当中,提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组织能力,大力培养活动指导教师、学生干部等活动组织带头人。最后高校财政在了解活动目的和活动流程后应对学生组织的活动给予资金支持。



        高校辅导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主体,高校辅导员应该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性原则,尤其是那些非思想政治专业出身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基础,还要利用高校内组织的党校等文化宣传活动等事件活动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与公共服务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好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
        2.选择应该传承的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由儒、佛、道文化所组成,不仅思想融会贯通,内容广博深远,还为国人提供了处事之道、规范了行为标准、创造了精神家园。首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应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要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的主要思想,注重那些超越了时代界限的思想观念,注重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还要注重避免高校内出现的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不断缺失的现象。
        其次,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要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地对传统文化、民族主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同类型价值观念和精神进行传承。
        最后,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难免有一些价值观念不再符合今人的道德观念与标准,因此,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也及其重要。一方面要肯定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深挖其深层含义,传承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发展的精神内涵。那么对于传统文化中不适用于当今时代发展规律的糟粕,应对其进行去除。
        3.文化传承载体的优化与创新
        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传统、最为主要的载体。要想使课程的承载功能有所拓展,就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课程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征,要通过课程设计、教师培训、教材革新等有效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传承能力。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载体,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对文化活动的指导,明确思想方向,其次要突出各类文化的目的性与主题。比如对于大学生的军训,高校不应该只把它当做一次国防教育,更应该通过红色歌曲、革命故事等创新的方法,在学生心中撒下传承革命文化的种子,让大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发起大学生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的活动方式,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中华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造并行,将高校建设成为推动建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主体,迸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李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D].西华大学,2020.
[2]王茹,周鸿.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6):98-102.
[3]刘广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职业技术,2021,20(03):7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