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杨亚君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教学方法优化的成果将直接影响语文学科价值是否能够最大化地实现。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杨亚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教学方法优化的成果将直接影响语文学科价值是否能够最大化地实现。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优化方法;新课改;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教授—学生接受”单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处在被动的状态接受语文知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除此之外,由于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影响深远,无论是语文老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大部分都是围绕语文考试展开,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不利于学生眼界的扩展,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率课堂教学的保障,教学设计将会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说学情估测、教学策略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等,其中教学目标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教学也才有方向性。所谓的“有的放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从认知领域、技能行动领域以及情感领域三个方面加以确定,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担负着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及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任务。
        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首先就要让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加的科学化,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做到明确、扎实、具体,既要结合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而且还要能够体现出综观全面、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也要有具体的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参照性。例如,我们都知识鲁迅先生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现象,其中,教材中的《故乡》这篇文章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公式化”的“中心思想”,但是却没有设计恰当的文章分析内容和分析层次,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会显得很空洞,而且目标还不明确。要想很好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中心内涵,在教学中,就要确定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哪些方法途径才能更好地体会感受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呢?明确了这一目标,接下来的探究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把握时机,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课堂问题的提出也要选择最佳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问的时机需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而且还要和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通常称之为“最佳时机”。孔夫子也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也可以在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者是在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者是课后留疑、回味无穷,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都处在一种积极的探求知识的状态当中。例如,在探究《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的时候,当学生明白了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之后,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阅读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阅读:说一说海伦·凯勒是怎样面对这一切遭遇的?你们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知道?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把学生的思维翅膀放飞了,学生接下来也更会认真地看书,寻求出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他们很快也会明白:海伦,凯勒是一位刻苦学习、而且还不向命运屈服的人。这种课中置疑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急于知道主人公命运的“愤悱”状态下提出来的,学生们的情感也始终处在“高原地带”,不让他们一睹为快都难。教学实践也表明:课堂的提问时机过早的话,学生就会因为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得问题启而不发;时机过迟的话,问题已经解决,提问也就成了马后炮,因此,抓住时机是很重要的。
        三、直观教学法
        所谓直观教学法,就是通过借助多媒体、事物展现或者图片展示等辅助工具进行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例如在学习《出师表》一课时,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出师表的片段,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学生理解出师表的背景以及故事发展的情节,而且富有冲击力、声情并茂的演绎形式的画面也可以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之下,语文老师要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语文老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小老师制度法以及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革,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冯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法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535-536.
[2]李滕.课改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57.
[3]库勒力江·托列根.初中语文情景化教学模式优化方法浅议[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473.
[4]姜灵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1(04):93-94.
[5]常应德.浅议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J].新课程研究,2019(22):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