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在制冷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李君军
[导读] 在中职学校制冷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

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  李君军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在中职学校制冷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中,又常以任务驱动形式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需提供相应的材料。每年需准备的材料在报计划时总是超标。为了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节约材料,降低消耗,同时满足实训要求,本文以制冷一体化任务实施为例,采取了一些具体的节能降耗的措施。
关键词:制冷一体化;任务实施;节能降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现在世界各国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其中,节能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节能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在制冷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以来,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大量的任务,任务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实训材料和专用工具设备等,制冷专业学生在任务的实施中的材料消耗与元器件及设备损耗,是目前本校所有专业中的人均消耗最大的。
        1.存在的问题
        1.1材料的消耗量大。如:电工实训中的铜导线、电子实训中的焊锡丝、钳工基础实训中的钢材及钢锯片、铜管加工实训中的铜管、铜管焊接实训中的氧气、燃气、焊条;制冷系统吹污[1],保压实训中的氮气、制冷系统运行实训中的氟利昂等,其中,铜导线、焊锡丝和铜管耗用量大且单价高。
        1.2电工电子元器件损耗大。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经常对电工电子元器件进行操作,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喜欢自主探究,不可避免的出现误操作,元器件损坏多;元器件本身经过多次拆装,损耗也较大。
        1.3专用设备、专用工具量具的损耗大。
        2.采取的措施
        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在材料的消耗、元器件和专用设备损耗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合理设置实施任务
        在钳工基础实训中,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工量具的使用、划线、锯、锉、钻孔、攻丝、套螺纹等基本技能。实训中使用的材料是钢板(8mmX80mmX80mm)和钢棒(φ10mmX180mm)。按以往任务设置,每生需要钢板4块,钢棒1根,每次采购时,钢板是一整块,按班级人数购,量不大,没有专门的下料设备,需供应商备料下料,增加了采购成本。通过合理设置实施任务,将钢板(8mmX80mmX80mm)换成钢棒(φ55mm),任务1锯削下料(φ55mmX20mm),任务2锉削平面(φ55mmX15mm),任务3平面划线(在钢饼上划正六边形),任务4锯锉成六边形,任务5钻孔(在六边形中心位置钻φ8mm的孔),任务6攻螺纹(用φ10mm丝锥攻螺纹成M10),任务7套螺纹(用M10的板牙在φ10mm的钢棒上套螺纹),通过一个螺母与螺杆的制作完成了钳工基础实训。如下图:

       

        2.2设置发料员和材料定额工艺员,定额发料
        在铜管加工(弯管)任务中,如果不经过定额计算,学生随意下料,经常会出现过短或过长现象,过短导致完不成任务,过长又浪费材料。在任务实施前,老师将工厂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定额引入课堂,每组设置1名发料员和1名材料定额工艺员,每组学生需要根据任务要求分析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确定领用量,经材料定额工艺员的核定、签字,老师确认,发料员才定额下发所需材料。这样,学生既了解了工厂实际生产对材料定额的要求,也养成了节约材料的意识。
        2.3材料的反复利用
        在铜管加工任务中,有切管、倒角、胀管、扩管、弯管、封管等操作训练,这些操作都需多次练习,铜管焊接任务中又需要杯型口(通过胀管完成),在铜管焊接质量的试水检查中,需从管口充入氮气,密封管道,检查铜管焊接质量,即焊接点是否泄漏,需要喇叭口(通过扩管完成)。在任务实施时,先完成单个小任务,如每生需完成10个杯型口(φ6mmX100mm)、10个喇叭口(φ6mmX100mm),然后将喇叭口套上相应螺母与杯型口焊接,在学生没有掌握目测焊接质量判断之前,任务设置了充氮检漏的考核环节,通过漏点直观教会学生如何判断焊接质量。直到学生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考核。在这一任务中,学生反复利用原有材料进行操作训练,直接达到任务要求,这样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了材料的消耗。
电工实训中的铜导线,如果按每个任务都发新铜导线给学生,以在500mmX600mm木板上完成电动机自锁电路为例,黄绿红三色硬导线各需1.5m,控制回路需硬线1.5m,软线需1.5m左右,以本班64人计算,该任务需硬线400m(4卷),软线100m(1卷)。若十个任务就需40卷硬线和10卷软线,铜导线的耗用量惊人。我们采用将每次使用的铜导线搓直,反复利用,每期实际消耗的铜导线大约是采用新导线的五分之一。大大降低了铜导线的耗用量,节约了成本。
        2.4材料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
        一般的任务完成后,总有材料是可以回收的,如铜管。铜管正品达八九十元一公斤,铜废品也有二三十元一公斤,占到正品的三分之一。如果直接丢弃,浪费是很大的。我们设置了专门的铜管废品回收桶,由学生专人管理,主动将铜废品送给专人回收的,加个人操行分进行奖励。
还有些任务完成后,材料可以再利用。如铜管加工(弯管)任务完成后,整个管件都可回收再利用。直管段可以做杯型口和喇叭口操作训练,弯曲段可以做焊接操作训练。如上届学生的弯管作品,留下来给下届学生作切管、倒角、胀管、扩管、焊接等操作训练。
        2.5电工电子元器件领用制度
        电工实训中,元器件多,如空开、保险、按钮、交流接触器等,这些元器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如果不作要求直接发给学生使用,除正常损耗外,学生意外或故意损坏较多。我们实行谁领用谁负责制度,元器件领用时,定人做好标识,谁领用谁负责,不按要求操作,损坏元器件,照价赔偿或自行购买实物赔偿,故意损坏元器件双倍赔偿,并扣个人操行分。任务完成后,清理归还元器件时,谁领用谁归还,并进行考核,记入平时成绩。这样学生故意损坏元器件的情况没有了,意外损坏时也能做到实物赔偿。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也更加爱惜元器件了,元器件的损耗也降低了。
        2.6专用设备、专用工量具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每学期结束,都会组织学生对专用设备、专用工具量具进行清理、维护和保养。定期保养能有效的延长专用设备、专用工具量具的使用周期。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老师们在设置实施任务时考虑更精细,更合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降低了材料的消耗,元器件的损耗也减小了,任务实施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掌握了技能,同时培养了节约意识。节能降耗在制冷一体化应用中带来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植兆衍. 浅谈制冷生产实训中的节能减排[J] 职业教育研究. 2013.4
[2]岳阳,张胜. 谈减少实习材料消耗的方法及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