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张永刚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张永刚
[导读]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科目无疑是特殊的,不仅需要学生娴熟掌握并记忆诸多公式定理,更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出来。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中屯中心校  张永刚  云南镇雄  657200

摘要: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科目无疑是特殊的,不仅需要学生娴熟掌握并记忆诸多公式定理,更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出来。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思维被局限在教材内容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客观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思维;
        前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性跃迁,就不能够仅将目光放在教学方法优化上,更要对教育本质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只有基于此,才能够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促使教学模式向着正确的方向演化。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要想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要从思维层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境地,并为学生下一阶段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
        (一)应试教育理念残留,教学内容僵化
        尽管在当今时代,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素质教育方兴未艾,但应试教育理念扎根于考试制度,只要考试制度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就依旧存在着生存土壤和传播空间。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残留影响下,部分教师为了尽快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教学内容过度围绕教材和考试大纲开展。在此情况下,尽管学生能够在考试上获得较高的成绩,但并不能够说明学生数学能力大幅度提高,只能够说明学生对于考试内容较为熟悉。更为严重的是,会在学生脑海之中形成思维定势,将其局限于教材体系之内[1]。
        (二)教学方法单一,“填鸭式”教育影响深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为了教学效率最大化,片面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大量的知识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由此产生了诸多教育弊端。首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被大幅度削弱,导致教学氛围僵化,课堂环境凝固,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抑制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其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兴趣缺乏的情况下,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注意力涣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会由此导致探索欲望丧失,不会在课下自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之处;最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单方面的信息传递和知识灌输,固然有着较高的教学效率,但却无法在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学生的学习困惑无法得到解答,教师也无法获悉学生的学习进度,更无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2]。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扩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什么”,决定学生能力素养提高的方向。但是在数学教材之中,受限于体量,要想囊括庞大的数学体系,内容必须要足够精简,这就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无法了解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变型应用方式。


而在课外辅导书中,由于核心导向是提高学生成绩,书籍内容也是围绕高考考点展开的,也具有较高的局限性。
而在信息时代,可以完美解决这一教育难题。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其中的信息内容包罗万象,初中数学知识更是数不胜数。教师如果能够高效利用检索软件,就可以在互联网资源“宝库”中寻找到更加新颖的数学知识应用方式,不仅能够扩展学生视野,更能够化作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资粮”,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3]。
        但同时也要注意,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既有着大量的有益信息,也有着大量的错误信息,甚至部分信息掺杂着错误价值观。初中学生受限于年龄,不仅学业水平较低,价值观念也尚未成熟,如果教师不加以甄别,很容易被其中的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所蛊惑,进而走上错误的学业道路,甚至是人生道路。故而,教师必须要严格审核网络信息,将最正确、最有价值的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行,深化教学效果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个学科都在求“新”、求“变”,各种教学方法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如果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会进一步深化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再次飞跃。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控力下降,更加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一改知识灌输的刻板局面,而是给予学生相关课题和参考质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探究式”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真正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还能够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4]。
        在多媒体课堂中,一方面能够借助独特的视频表达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将数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将有限的“课堂”与无限的“互联网”之间相连,帮助学生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空。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当多提问具有探究意味的“主观性”题目,而不是有着固定答案的“客观性”题目。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向着“创造性”的方向思考。并且,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以此逐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结语:
        总的来说,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但却是透支学生未来数学潜力的做法,属于“揠苗助长”的行为。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加关注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高,教学活动中也更加侧重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化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果贸然推广应用,不仅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学生也会无所适从,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许小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案[J].当代家庭教育,2019(25):105.
[2]马赛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19(13):57.
[3]刘凤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思维的培养分析[J].教师博览,2020,10(36):54-55.
[4]黄照武.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