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单元重点,把握课时关键——《乘雪橇》教学设计分享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贾玉宁
[导读] 能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和意境中自主体会与感悟,并且能够基于学生的认知不断的改进,重视学生已有能力和经验,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抓住教学重点,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 贾玉宁

        2021年6月8日我第一次踏上区级教研活动的舞台,在本次小学音乐区级教研活动“聚焦重点,把握关键”中,我选择了三年级下册《乘雪橇》这一课例进行体验性活动的探索尝试。
        《乘雪橇》是一首富有美国民间音乐特点的管弦乐曲,由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安德森创作。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第一次听到乐曲时,我就被音乐中形象的旋律、欢乐的气氛所吸引。虽然音乐中主题旋律重复的次数很多,但并不会让人觉着乏味,其中音乐要素的微调使音乐层层递进,画面感极强,引发了人们对雪橇奔驰时忽高忽低的联想。这首作品丰富的表现力与单元主题“童趣”二字密切呼应,其“形象性旋律和特殊音色音响演绎的鲜活情景”正是本单元的重点理解线索之一。所以在课程设计中我决定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趣”的主题线索切入,将“情境教学引导”贯穿始终,以动激趣、以趣促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深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的开始,为了彰显形象性旋律的重点,我选择了另外一段标题性音乐《snow》,保留音乐性的同时创建冬日情景。乐曲中马儿哒哒的脚步声是本课“特殊音色音响演绎的鲜活情景”最鲜明的音响线索之一,因而我把马蹄声作为导入线索,结合铃铛声从小朋友喜爱的雪上游戏入手,在铃铛马蹄的衬托下引出马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欢快奔驰的情景主题。初步感受乐曲富有童趣的写实性音色音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听动结合,体验学习乐趣
        器乐欣赏课中要想让孩子对作曲家的音乐语言进行深入理解的话反复聆听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维持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围绕音乐情境、音乐要素等不同类型的听觉任务,避免机械聆听,在保留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其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三年级的小朋友爱动爱唱的特点,设计了简易传神的动作和紧贴情境的歌词,通过旋律模唱、肢体律动等方式感受高低起伏的音乐旋律,想象雪橇忽高忽低的奔驰情景以及乘坐雪橇飞奔时快乐、兴奋的心情,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四段主题旋律的对比聆听中,结合乐曲的强弱、节奏松紧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启发同学们展开对不同情景的想象,并围绕音乐的文化语境对美国爵士乐知识进行拓充,在不断收获中体验学习乐趣。
        三、探索演绎,自主学习增趣
        为了进一步丰富对音乐情境的联想和对音乐情绪的体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马蹄、马鞭声的特色音响演绎部分我引导孩子们结合乐器音色特征进行声势律动的探索,自己选择合适的音效,师生合作展示马儿奔跑及挥鞭的情景,在自主探索并合作呈现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在乐曲完整演绎的环节,孩子们将之前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演唱、律动等活动串联起来,回顾已收获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完整感受安德森爷爷讲述的音乐故事的精彩。音乐尾声鲜明的马儿嘶鸣声是作品中“特殊音色音响演绎的鲜活情景”的重要线索,提醒着孩子们这场雪橇之旅就要结束了,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这些鲜活的情景是用怎样的音响进行演绎的,我请大家来到了安德烈瑞欧的“圣诞派对”,孩子们在视听结合的感受中悟到原来这些常见熟悉的乐器也可以大放异彩,从而鼓励学生对生活中能触摸到的乐器产生更多灵感与思考。
        在本次活动中非常幸运的得到上海市特级教师陈薇、嘉定区音乐学科教研员张馨月的指导点评,两位老师认为两节音乐欣赏课中学生相较于能在充分积极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和意境中自主体会与感悟,并且能够基于学生的认知不断的改进,重视学生已有能力和经验,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抓住教学重点,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在这次课堂设计中我要感谢真诚给我提建议的团队伙伴,感谢一直教导我“立足音乐,落点于情”的师父陈薇老师。五年的教学之路画上了小小的逗号,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沉淀下来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之美,享受音乐之乐。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愿我和孩子们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快乐前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