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王慧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王慧
[导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起主要作用,学生只需要听教师讲授知识就行,不需要自己去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王慧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  118200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起主要作用,学生只需要听教师讲授知识就行,不需要自己去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惰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让学生成为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促使学生在养成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此种核心素养具有明显的数学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对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偏失”情况进行改正。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位置,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而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高中阶段的学生承受着较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出于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目的,有意识地放弃了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这也就使得学生不擅长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对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具体表现为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学生往往会第一时间选择向教师求助。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过于注重考试,轻思维模式培养
        我国现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还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练习,都以布置大量习题作为巩固数学知识的常用手段。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在题海中反而会逐渐迷失自我。数学学科学习主要以学习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为主,教师如果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会限制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渐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思路受限,注重学科理论教学
        任何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实践应用,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而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学科的生活化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教学目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中生基本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而更多的是在纸上进行数学公式演算,函数计算,数组、积分、微积分的应用,教师也忽略了这些知识的生活实践指导性和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影响,这是我国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未来高中数学教学改革需要逐渐纠正并优化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模式。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开展信息化教学,构建智慧型高效课堂
        信息化教学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微课、线上教、数学APP等信息化教学软件开始登上数学课堂的“舞台”。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微课制作导学案,把每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转化为微课,并在上课前下发给学生。其次,笔者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探究性、生活化情境,还可以指导学生课下复习。


例如笔者在讲授“柱体,椎体,台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时,运用微课设计了导学案,展示了这三种空间几何体的展开图,导学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准确辨认这几个几何体,并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空间几何体,尝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用课件展示了圆台台灯、圆锥体糖果盒、圆柱体牛奶盒三个例子,引导学生画出他们的展开图,标明这三种空间几何体的上底半径、下底半径和母线长度,还要画出三视图,学生完成以后可以与微课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最后,笔者会引导学生结合长方体、正方体等表面积、体积公式自主推导出这三种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把微课贯穿整堂数学课,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学生课下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复习,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智慧课堂”。
        (二)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对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在挖掘课堂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提升自身数学素养能力、关爱学生,需要实际掌握高中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进度,注重高中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提高高中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性,提高高中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学科的积极性和专注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学方法,积极深化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高中学生独立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加强对新事物的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理解。
        (三)着重掌握数学学习过程的综合性,指引学生探索归纳
        数学知识是一个分支较多相对复杂却又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每一项的学习内容牵扯到未来几个板块的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的四大板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概率与统计。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使用,我们经常会发现几何的题目可以用函数去理解,或者用几何去理解函数等。因此,从全局性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才能促进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增强数学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转化,从而当学生真正遇到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其才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归类到数学哪个方面,从什么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才会对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性理解由于受到思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经常在某一个层面苦思冥想,最终无法得出想要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去引导,针对某一些题型的特点,指引他们采用新的角度去探索同一道题目,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在思考题目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坎坷和收获,并在题目讨论完毕之后进行反思性总结,学生在这样不断地往复思考当中,自身的综合素养也会得到较高的提升。
        (四)多样化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如今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不同的教育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及能力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入游戏化的教学,融入更多生活资源及微课模式等。每种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集中,并且跟随教学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如今,对学科素养的要求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可用性,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最终回归到生活运用之中。即便是已经成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在将其进行运用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失误,也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以不论在教学中出现了怎样的状况,教师都应该保持沉着的心态去发现问题,从其他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反思中加以改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之中,真正的问题才会暴露出来,进而寻求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章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4-55.
[2]袁兴伟.探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数学教学[J].考试与评价,2020(11):104.
[3]周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1):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