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声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杨赟
[导读] 在声乐的教学中,要想对理想中的音实现获取,可以通过共鸣―发声―传递这个过程。在整个发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声学衍射、频率、折射、振动、振动频率、反射、共鸣、共振峰、音色、歌手共振峰以及传播等等的概念。

重庆市渝北区悦港中学校  杨赟

摘  要:在声乐的教学中,要想对理想中的音实现获取,可以通过共鸣―发声―传递这个过程。在整个发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声学衍射、频率、折射、振动、振动频率、反射、共鸣、共振峰、音色、歌手共振峰以及传播等等的概念。本文对此作了探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与声;应用策略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优美嘹亮的歌声,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表达其思想感情,描绘其意境。声乐学习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去表达作品内涵,去感染听众。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特有的思想感情,为此,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而中小学声乐教学,更是一种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初学者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情与声的有机结合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
        一、声音的基本三要素
        1.频率
        频率的物理概念是质点在一秒钟内发生振动的具体次数。共振腔,可以看作是声音的重要传播途径,实现声音的传导,更需要频率这一重要工序。然而,当两者频率相同时,声音会被扩大一些倍数;而当两者不同时,声音又会被相应地减小。共振腔的形状也决定了共振峰的频率大小。所谓共振峰,就是在声道里,会有五到六个传到声音的共振腔,我们就称之为共振峰。又因为现今歌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壮大,同样就要求歌声也要更响亮,能够覆盖剧院的整个空间。这种状况下,就要求歌手做到在不损害自己嗓子的情况下,探求准确的方法来爆发声音的能量,是声音与能量得到均衡。作为一个歌手,要想自己的声音在合唱时鹤立鸡群,就必须正确的控制自己的发声能力,使能量的分布密度变得较大。在声乐的教学中,获得此种能力的的重要途径就是使咽腔的下部得到扩张,要对此实现,就必须降低喉头的位置,通过抬高软腭和打哈欠来实行。
        2.音调
        音调可以看作是一种听觉属性。共当身带的震动频率与鸣腔的振动频率相等时就会产生共鸣。可以说,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由于各声部的音域有所不同,所以,就要用迥异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个体。在演唱中,因为演奏的音乐处于不停变换中,所以就需要对演奏的响度进行转换,因此就需要演奏者不断的随着音乐改变自己的音调,所以就需要频率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使歌声符合音乐的变化。在教学中,往往会通过歌唱者下巴的张开程度进行调节进而获得。
        3.音色
        音调会被泛音添加一些特别的音质,又称作“音色”,所以,它会被各种泛音的强度以及多少所影响。


通常,在对音色进行调整时,需要学员把声门闭合,并要降低喉头的位置,这样才会使共鸣腔与声带产生共鸣,再对这些共鸣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使音质更加美妙。所以,在歌唱时,演奏者可以通过降低喉头来改变音色,也可以根据声带的振动来感知到最佳的共鸣方位。在声乐教学中,人类往往需要识别与发现一些好声音,这就需要所谓的评委们拥有一双好耳朵,他需要拥有良好的听力,最关键的是对于声音的敏感度。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与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会影响它们的传播速度。除了介质的种类,温度的不同也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声音传入我们的耳朵,主要是靠骨传导与空气传导两种传导方式,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基础。骨传导是指声音由颌骨、头骨传到内耳迷路的淋巴之后发生振动而后发生的听觉。而空气传导是形容声音经空气传到鼓膜之后发生的听觉。所以在训练时,要分清骨传导和空气传导音色的区别,这样必要时就需要用录音机记录歌唱的声音,进而与自己听到的声音进行比较。
        2.反射、折射、衍射
        声音的传播,不仅与温度有关,同时还与声源周围的环境、风速等条件有关。在这种影响之下,反射、衍射、折射的现象就随之产生了。人们一直都单纯的认为声道的运动只是简单的直线性运动,但是实际上,声音碰到障碍物之后,会发生反射与转向,从而就会产生嗓音声波。所以,要想在演奏时拥有正确的音色,除了需要勤奋训练之外,更加需要的是,对声音的特性的研究与谙熟。
        三、运用视听效果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由听觉、视觉等多种感知共同来完成的。观看音像资料、 音乐影片可以将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异国风土人情、音乐的景象清楚地表达出来。它不仅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而且随着音乐的发展,在声象并进的情景中,使学生能准确地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这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乐曲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大阅兵》阅兵仪式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庄严威武的情景之中。然后再进行乐曲的欣赏,学生们很快便理解了音乐的形象,准确地体验到音乐的情感。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学生心灵中情感的共鸣。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在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是同样重要的、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尤其是在中小学歌唱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冯子勤.歌唱语言训练在正音与台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探索,2018.27(3):93-94.
[2]黄晶.厅堂建筑设计中音乐声学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1):26-31.
[3]杨满年,杨阳.声乐训练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