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处不水浒,一脚蹴鞠动京城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黄燕强
[导读] 蹴鞠,中国古代足球的名称之一。它的起源十分久远而众说纷纭。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中学  黄燕强  516300 

        蹴鞠,中国古代足球的名称之一。它的起源十分久远而众说纷纭。
        最早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黄帝时期,“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在4000多年前,黄帝擒杀蚩尤,把他的胃做成球供士卒踢。这种说法既残忍又浪漫,可信度低。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殷商时期,殷商卜文中记载“庚寅卜,贞:乎品舞,从雨”,这里的“品舞”就是足球舞的意思。有一定的道理,但估计当时还很小众,不流行。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苏秦描述过当时齐国的景象“临淄……其民无不吹竽……踏鞠(即蹴鞠)者”,因此,山东的临淄被认为是蹴鞠的发源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体育史学界专家多次指出,诞生于23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蹴鞠,应当是当今足球运动的起源。2004年7月15日,在中国第三届国际足球博览会和亚洲杯足球赛的开幕式上,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郑重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起源于淄博临淄。至此,临淄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国际足联、亚足联、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和中国足协向淄博临淄颁发足球起源地证书和纪念杯。
        在汉朝以前,关于蹴鞠的记载寥寥无几,到了汉代,蹴鞠得到快速发展。汉朝皇帝中对蹴鞠最情有独钟的有汉武帝和汉成帝。唐宋时期,蹴鞠发展迎来巅峰。当时,甚至有女子队参加比赛,技法得到很大发展,比赛形式也多种多样。唐朝出现可以充气的足球,宋朝足球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其重量与现代足球相差无几。宋朝的蹴鞠最为世人熟悉,在宋代,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蹴鞠团队齐云社,以及权威赛事山岳正赛,类似于今天的俱乐部比赛。唐宋以后,蹴鞠走向衰败。随着蒙元入主中原,蹴鞠不被统治者喜爱。明朝朱元璋明令禁止将士蹴鞠玩乐,清朝顺治、乾隆都发布过禁止蹴鞠的命令,因此,中国古代足球逐渐走向没落。所以有人戏言,自宋徽宗和高俅后,中国的足球软了一千多年。
        历史上的高俅,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相差甚远。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有一定的诗词功底,且会使枪弄棒,而高超的蹴鞠技术只不过是他的多项杂学之一。苏轼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偶然的机会遇见端王(后来的宋徽宗),高俅因踢得一脚好球而得到皇帝宠爱,以致平步青云。
        高俅多贪欲,多有不法。他作为殿帅主掌大宋军权的时候,大宋军队早已没多少战斗力,他当然无力改变。但他也不完全是靠踢一脚好球而身居高位圣眷不衰的。《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锜传》中说:“先是诜、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


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竟以边功至殿帅。”所以他不是寻常之辈,也确实有战功才位列殿帅,而且在为官弄权上很有些手段,掌管禁军达20 余年。这个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蔡京等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高俅的历史结局是于1126年病死于开封。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在正史中,高俅的记载并不算多,这很奇怪,因为一个太尉这么大的官职却没有专门的传记,并且对他的历史评价含糊不清。恰恰这种人物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水浒传》就将他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
        接下来,谈谈水浒中的高俅,如何发迹。可谓:风流且趁风云便,一脚蹴鞠动京城。
        “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水浒中这几句,内涵极丰富。
        首先,说明高俅是破落户子弟。不要小看破落户,某种意义说来,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事物,都是由没落子弟和失意文人创造的。所以高俅曾经富足,也就是见过世面,才有条件学吹弹歌舞、诗词歌赋及刺枪使棒。所以这家伙甚至有点文武双全,难得的是还有一脚好球。诸位,比你我如何?再看,“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他喜爱风流人物,正用这样的人;一见小苏学士差人持书送这高俅来,拜见了便喜;收留高俅在府内做个亲随。自此,高俅遭际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堂堂驸马王都尉一见高俅,就以为风流人物,收做亲随,乃至出入如同家人。可见高俅还长相风流,聪明乖巧,善解人意。所以,存在就是合理,没什么成功是天上掉下来的。
        当然,水浒也说到他品行不端,无所事事,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最惨的是“府尹把高俅断了四十脊杖,送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大赦之后,也像足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身似飘萍。
        这一切,都在见到端王时的那一面发生了改变。蹴鞠飞到高俅的身边,好像这一生就在等这一刻,他福至心灵,一招鸳鸯拐,将球踢回端王处。端王一见大喜,非要高俅再秀一秀,这一下,高俅使尽浑身解数,那球便好似黏在身上一样,穿花绕树,任意挥洒……男人之间,也会相见恨晚,有时比男女之间更甚。再加上,高俅的综合素养,发迹自然不在话下了。更让人艳羡的是,“未两个月,哲宗皇帝晏驾,没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端王竟然成了宋徽宗,呵,人生不仅要自己行,还要有人说你行,更紧要的是,说你行的人得行。宋徽宗当然行,所以,高俅不行也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