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单元教学下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康婧
[导读]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背景下,语文课堂中的主题阅读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充分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活动拓展的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效保障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吉林大学附属小学  康婧   130021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背景下,语文课堂中的主题阅读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充分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活动拓展的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效保障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整体优势加以分析研究,同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整体优势;教学实践策略
        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已全面推进并深入实践,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落实教育教学时应综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当下全面发挥教育职能的目标要求,更是每一位教育者的重大责任。语文教学实践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学会阅读技巧,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所以,近些年,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当下以主题阅读教学方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同时延展创新了特别丰富多样的能够有效帮助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促进小学生综合成长的方法途径,其中很突出的一项就是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方式。
        一、小学课内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把握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都还处在对于社会生活以及各种事务认知启蒙的初始阶段,难免会有认知不够成熟的表现。因此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经常会不明白作者通过文章要传递的中心思想,特别是对于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学习理解,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中心思想。现实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还在运用按部就班的传统模式进行授课,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远比运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方式的班级差很多。单元主题阅读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引发学生多维度的自主思考,展开互动讨论,就能快速总结出这一单元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文章的重心思想如何归纳等,对于帮助学生弥补这一短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也收获了更大的成长。
        2.有利于文章情感的挖掘,感染学生情绪。
        以往的小学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很容易忽略对学生个人的主观意识的带动,在讲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时,常常是教师讲得多,而没有与学生充分的互动起来,这样很难实现通过学习课文影响和感染学生的心理情绪,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到语文知识的内涵。而单元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看起来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其实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当教师要为学生解读有关爱国主义精神的章节单元时,可以先借助几个于爱国情怀有关的故事案例,来渲染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然后再结合这一单元的具体文章发掘学生自己认为最令人感动的细节,组织小组范围内的探讨互动,不仅学生对于整个单元的主题有了全面的阅读认知,更大程度上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接受到这样的爱国精神的感染。
        3.有利于阅读技巧的提升,激发学生潜能。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引导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有关注,有的学生表现出迷茫,不清楚自己该读什么内容,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主题式阅读教学方式就能够很好的规避学生阅读容易产生的误区和盲点。当教师设定出一个固定的阅读主题,同时学生还是自由选取阅读的内容,但相比以前的迷茫,让学生们有了一定的阅读方向,很好的解决有的学生单一阅读的习惯问题,还能够消除对阅读迷茫的学生们的困惑。
        二、小学课内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1.紧抓学生兴趣切入点,由点到面式的坐标式教学。
        经过研究调查表明,小学生一般对景物描写类文章以及借景抒情式的文章不太有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教授此类文章时,要着重把握学生感兴趣的点来去进行切入引导,开展坐标定点式教学。
        2.以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引导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认知美的引导,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美,树立小学生健康健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利用生活化的场景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引导,比如在讲解关于赞美亲情与友情的单元主题时,借助课程教材内容的与亲情有关故事,引导学生阅读并体会其中的情感,要珍惜生活,要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文章中体会,然后在回到生活中运用实践,教师还可以辅助以课外小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丰富其生活阅历和体验。
        3.以多种教学手段为引导的活动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的主题式阅读内容进行创造和丰富,比如开展美文朗诵活动,组织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参与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找寻喜欢的素材文章,充分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还可以增加一个环节,比如课前十分钟让一两名学生来分享小故事,可以原创,也可以分享自己阅读过的好故事。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等新教育技术为教学赋,丰富语文课堂的展现形式,提升课堂互动的氛围,保障教学的效果改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在新课改要求下,很多小学学校对于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拓宽语文课堂教学教材的范畴,帮助学生学习认识生活,课内与课外实现有机结合。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并完善单元主题阅读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以及理解能力有效提升,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素养,了解掌握主题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77-83.
[2]刘晶晶,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5):69-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