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构建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芳芳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芳芳
[导读]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 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一起, 解决数学问题常常出错,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

库伦旗库伦镇三家子学校  芳芳   内蒙古  通辽  028207

摘要: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 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一起, 解决数学问题常常出错,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学生读题一扫而过的现象非常普遍,没有厘清思路,尚未明确题意就提前下笔,学习质量的提高难度相对较大,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了课堂的教学实效。如果数学教师始终认识不到学生读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还是会困难重重、阻碍重重,从根本上限制着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进步,数学教学毫无特色, 研究价值越来越低。下面是笔者针对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做出的一些简单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化策略;探讨分析
        引言
        在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有机融合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能力,调整引导方向,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全面落实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认真地读题能力,是组织好数学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教师明白了这一道理,运用多元化策略改善学生盲目记忆的弊端现状,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也将取得新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我 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多元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很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课程。从身边的日常教学情况来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在积极的创新管理策略,构建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基础拔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得到提升。在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教师要从多方面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奠定一个好的根基。
        二、发挥教师辅导作用,训练思维反应速度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思维反应速度极快的全能型人才,思维反应速度应经过系统性训练,先形成多元化的思维状态,再保持敏捷的反应习惯。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 还未具备很强的思维反应能力,教师必须发挥重要的辅导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活动, 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 在读题、解题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的敏捷度。比如,有这样一道训练题: 小明得到了 7 颗小红心,丞丞得到了 11 颗小红心,请问,小明和丞丞一共得到了多少颗小红心? 低年级小学生可以摆一摆学具,高年级小学生可以合作探究学习。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画出小红心, 画出线段图,变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理论的知识形象化,从中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多次重复后,再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思维顺利过渡到清晰领域,和学生一起寻找文本信息,实现思维的强化训练。学生学习有了一些进步,读题能力的培养难度才会有所下降。



        三、给予学生探索机会,体现数学学科魅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 索的机会,告诉学生解题切勿盲目, 要有主见的判断、读题、解题。在实践中,教师可先构建“质疑———去疑———解疑”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思维 训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为 基础,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数学教 学有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比 如,教学二年级《多位数的认识》一 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课本 内容,让他们在感知中、思考中、分 析中,尝试寻找数学学科的魅力所 在。然后,我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 题: ( 1) 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知识? ( 2)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计数之 间的进率是多少? ( 3 ) 如何用计数器拨出三百零八万零七? 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走进了多位数的世界,亲 自经历总比教师灌输了解的更加深 入。学生享受着研究的乐趣,提高 了思考的积极性,一个问题接着一 个问题的展示,活跃着学生思维,优 化着教学效果,对学生读题习惯的 慢慢形成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
        四、善于转化抽象内容,巧妙运用数学方法
        数学学科具有典型的抽象特征,数学语言非常精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喜欢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希望跟随教师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学习经验不足, 生活阅历也不丰富,所以在遇到困难、复杂问题时常常表现得十分迷茫,脱离教师引导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解题焦躁、自学热情偏低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深度整合课程资源,先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 再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把数学变成形象的、有趣的,使学生养成快速筛选有用信息,认真研究数量关系的好习惯,迈出读题第一步,为后续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打下好的基础。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都摆一摆、看一看、读一读,这样实现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优势。比如, 甲、乙、丙三人的行走速度分别为 30 米/ 分钟、40 米/ 分钟、50 米/ 分钟。甲、乙在 A 地,与 B 地的丙相向而行。A 地与 B 地的距离为 1700 米, 请问,多少分钟后丙能行至甲、乙中间? 小学生初步读题,对其中信息的了解是不够全面的,此时教师不妨采用“画图法”,变枯燥题目直观化,理论知识形象化,学生的被动记忆为主动思考。画出线段图,展示重要条件及数量关系,给学生进一步读题打下坚固基础,学生很快就能读懂题意,总结自己认为正确的解题方法,如此一来,教师落实下一项教学计划才会变得异常顺利且高效。除了画图法,表格法、比较法、总结归纳法等等,都可被教师巧用到实际教学中,服务于全体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读题是高效率解决问题的基础及向导,它不是教学的全部,但却是关键的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应真正认识到学生读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应放弃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引导、鼓励、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读题技巧,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并且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优势,告诉他们只有保持着怀疑的态度,自己发现有用的信息,独立思考,持之以恒,真正学好数学才指日可待,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双向发展目标的实现才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肖志梅.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2021,{4}(24):149.
[2]王翠珍.关于中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36):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