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探索 杜春凯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杜春凯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额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品格和素质建设方面所发挥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十分显著。
聊城市茌平区金牛湖学校  杜春凯  山东省聊城市  252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额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品格和素质建设方面所发挥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十分显著。在组织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从思想观念、课程资源、实践活动、育人载体和渠道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学生打造符合其素质深入发展的教育新环境,让他们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思想观,健全品质素养。
关键词:小学阶段;劳动教育;途径
        引言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自觉性,对于劳动产生基本的认知和技能锻炼,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基本的铺垫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阻碍。
        1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教育?其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生活中的乐趣。在现代生活中,应重新为学生安排劳动教育,提升社会对这一内容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相应理论。首先是告诉学生,我们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在教育中加入这一内容,能够使教育生活化。比如,教育家陶行知和杜威所主张的小制作等在生活中随处可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更深刻地感受生活的意义。对学校而言,不能以应付的心态面对劳动教育,而应深刻了解其对学生的意义,在全局角度上为学生制定相应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劳动教育并非简单地做无意义的重复动作。在教育方面,它实现了知识的实质化;在社会方面,它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波利亚认为,在学习上,最近的一条路需要学生主动探索才能找到。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的印象最为深刻,同时能够抓住核心要点。基于上述观点,学校应当从生理、心理以及思想等多方面着手,使劳动教育成为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将劳动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实践应用之中,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与生活、品德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我国古人曾说,一粥一饭都要考虑它的来之不易。劳动不是纯粹的体力活动,而是让人更好地和社会进行沟通,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2.1树立劳动教育全新观念
        育人思想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课能否规范进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践行新的思想观念,为促进劳动课程实现深化改革提供基础助力。首先,要认识到开展劳动课的必要性,认识到其在学生观念养成、素质建设等方面所具有的促进价值。其次,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课程规划以及活动设置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合理地设置劳动课程,使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和完成相关的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劳动理念进行宣传,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加以端正。同时,也可以借助校园广播等宣传载体,进行劳动思想宣传与教育推广,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2确定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在小学教育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并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育。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劳动教育设计,才能将其落到实处。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自身特点和爱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明确设计教育目标,循序渐进地实行劳动教育,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又不会给学生增添学习负担。

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如剪纸、整理衣物、洗碗等。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要求其能自己洗衣服、拖地、保持自己房间的卫生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其能够进行自主购物、做饭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等。
        2.3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
        劳动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劳动教育也可以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途径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除了以上说到的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家务劳动技能之外,在学校里,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在植树节、学习雷锋日和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节日,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参与到班级互动中,进行劳动教育。通过真实的劳动,让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做一些公益活动。例如,清除小区里面的垃圾小广告,帮助贫困残疾的老人打扫卫生,到敬老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方式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2.4贯彻家校协作战略思想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观念养成和习惯规范性指导与监督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具体的育人方法进行有效更新,将家校协作的思想观念有效地落实下去,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围绕劳动教育达成共识。之后,家校就具体的育人方法进行深入讨论,明确具体教育目标,在双方协调配合下,规范有序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劳动教育指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组织趣味性的亲子活动,例如,组织亲子植树节,让家长带领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其次,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劳动理念,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操作当中,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例如,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旧物改造,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深入实际的生活活动当中,去参与和体会各个行业的劳动美。
        2.4把劳动评价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评价体系,把参与的每一次劳动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同时根据小学生年龄、体质特点,采用参与劳动低高年级分层次的要求,因人而异,从而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有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够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当中。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劳动技能比赛和劳动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劳动技能竞赛和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全面展示小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完成的劳动成果,并积极地应用多种评价,增强小学生的劳动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决不能因为不好看或者不洋气而拒绝参赛和展示,从而挫伤小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学校要通过劳动评价体系,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培养诚实劳动、自觉自愿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学校制度并长期坚持,确保能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会劳动、能感知劳动乐趣、以劳动为荣、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下小学阶段应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实际上,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在养成正确劳动观的基础上,能在心理尊重劳动人民及劳动成果,从生活到学习改变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观念,真正意义上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意义重大,因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就劳动教育问题深入探讨,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徐伟伟.筑牢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生活化立德树人的基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6).
[2]郭军,李凤萍.新时代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5).
[3]孙荧荧.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