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与学习兴趣养成措施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 何丽芳
[导读]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福建省安溪县湖头三安小学  何丽芳  362411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行,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作为重点的教学任务,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是没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限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本文深入分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以期我国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学习兴趣;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往往无法长时间在课堂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尤其是当课堂缺乏趣味性的情况下,教师很难保证教学效果。新课改的精神重在落实素质教育,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为此,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育,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是这一年龄段较为明显的特征,尤其是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并且公式定理等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的情况下,会让多数学生产生讨厌学习数学的心理。同时,受多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过于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小学数学知识涉及的抽象概念较多,虽然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不足,若是教师不及时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还会让学生无法透彻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趣味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小盒子,里面放有4个红球,1个白球,然后请一名同学上来摸球,并让其他人猜测一下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这样猜。然后让学生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后再放回去,这样重复20次。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每次摸出的结果是随机的,但随着增加次数后,在统计上就会呈现出某种共同的规律性,摸出红球的几率会比白球多。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接下来的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用心的学习数学,同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趣味课堂最有效的方法[3]。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教具,如布偶熊、小汽车等,让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进行观察,通过比较、思考和交流激活学生的数学系思维,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从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实践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主要的途径,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将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长时间记忆的效果。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是一项课外的大型活动,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练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 比一比》的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尺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测量其他同学两臂展开的长度、讲台的长度和黑板的长度等,测量前教师应提出相关的要求:让学生先进行估量,然后在进行测量、测量完后要准确记下测量结果等,同时,教师要借助多种方式,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和高度,发展学生长度的观念,如多角度描述5米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与熟悉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物体长度的认知,也达到了对“5米”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且积累了估量、测量的经验和方法,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构建趣味课堂十分重要,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练习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值得注意的是,教室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开展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朱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趣味课堂的生成与研究[J].读写算,2021(15):127-128.
[2]简梅金.有趣也有味——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4):112-113.
[3]张敏.回归数学本质——小学高学段构建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1(18):44-45.
[4]王芳.凝兴聚趣,促学生自主发展——例谈小学数学疑趣课堂的构建[J].教师,2021(12):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